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摘要
看到一位年輕網友的分享,大意是在20多歲的時候就用自身條件去信貸,例如投入300萬元全數買入指數型ETF,之後不再做任何動作。認為即便把每月薪水都花光、享受人生,35年後到了60歲,仍可以安穩退休。但這做法真的可行嗎?
不要用藝人的離世當理由,用來強化自己花光積蓄與每月收入的正當性。例如「某某才幾歲還不是就死了,那這樣都沒享受到不是很可惜?」
真的是誤會了,有些事我們可以掌握,有些無法掌握,我們應該要去學習處理可以掌握的事有哪些,放棄無法掌握的事,剩下就交給天,這是比較能順應天命又掌握自身機運的一種態度。
即便流傳到子女手上的財富還是財富,依舊象徵著人家階級與愛的傳承。早年我也曾有這樣錯誤的想法,出身富家的好友老張,笑著說幾句話點醒我:
「現在台灣檯面上的那些財團家族,哪一個不是經過數十年的布局才有現在?為什麼會覺得人到死的時候要把錢全數花光才是賺到?這種想法太有趣了,如果有這種想法並貫徹執行的人,
後代沒任何資源該怎麼面對下個世代。」
當時我已經當爸爸了,很能體會老張說這些話的涵義,我們之所以覺得辛苦、社會不公平,那是因為我們站在不對等的弱位邊,如果我們今天站在不對等的強位邊,看事情的角度可能就截然不同。
國泰創辦人蔡萬霖、富邦創辦人蔡萬才都走了多年,他們當初留下的數十億元財富,後來繼續由兒子輩、孫子輩打理並且發揚光大,如今富邦金(2881)市值約新台幣1兆2,000億元,國泰金(2882)約新台幣9,800億元,其他海外沒放上檯面的就不看了(私人家族辦公室都有極為專業的財務人才打理)。
當一般人投資都在看幾天、幾個星期時,更具有智慧的投資高手會看長期,也許是3年或5年、又或者是10年,而更有遠見的人會直接用一個世代來規畫財富。
提供給讀者們閱讀,祝大家週末愉快,美好的夜晚,謝謝你們常常來閱讀平實中性的文字專欄。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高股息ETF配息率愈高愈值得買?配息率飆再高,做不到「這點」也枉然
若能在股災時能大膽買進,現在早已財富自由?為什麼當下決斷往往最困難?
孩子窮養怕眼界太小、富養擔心養出巨嬰,該如何拿捏?窮養與富養差異,並不只是錢?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