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後來跟P在路邊聊著,我又問著:「為什麼上到資產階級這一格,基本上很難下去?不是也有富不過三代這種說法嗎?」
P尷尬笑了一下:「那句話你信嗎?如果真的發生,通常是不是都是大新聞?例如某某財團,因為二代虧盡家產等等,正因為很罕見,所以才會上新聞頭條。資產階級因為通膨跟經濟成長2個因素,所以會導致第2代跟第3代只要不是做什麼壞事,那單純的花費是很難花完的。至於說最有錢的那一代老台北人好了,連我爸都追不上。」
我納悶問:「你爸都內科園區公司的董事長了,還有你爸都望塵莫及的?這種人應該也不多了吧?」畢竟見識不及人家,我們誠懇求教也是應該,我內心是這麼想的。
P大笑說:「我爸常說我們只是小咖而已,你想想,台灣現在是民國113年,我爸大概是民國60幾年創業,從民國70幾年開始賺到現在,可能也就40年時間,但更之前,像是民國20年、30年的時候,老台北人就已經有收土地的觀念了,因此即便他們的後代,每年賺的只有我爸一半,那總資產的增值後,通常也不會太差。我以前念那些貴族學校,或者出國念書時遇到的台灣人,那才是大開眼界。
我曾交過一個韓國女友,留學時認識的,他是韓國前幾大航空公司財團的女兒,你說我要硬比財富的話,不是很白癡嗎?出國念書學的不是知識,而是見識。
大多數網路上的網友很愛比,但其實真的比不完,總愛說別人靠爸,誰不靠爸?以後每個人都會更靠爸,現在房產市場就是這樣了,未來只會更加明顯,資本主義的特色就是財富是累積下來的。
如果有那種從小就被爸媽拋棄,然後爺爺奶奶撫養長大,15歲、16歲就去打工養自己,那這種人我沒話說,他真的全部靠自己,要不然你說父母養到大學畢業了,有什麼好不能靠自己努力的?」
P是屬於溫和個性的朋友,認識很多年常常給予收穫,雖然他年紀很年輕,卻依然能分享有用的資訊,資本主義是累積而來的,要用一代去超越別人三代,這本來就是高難度的事,不是說不可能,只是機率極低,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馬斯克、比爾蓋茲等級的人才,我們多數人的資質跟努力都界於均值上下一點而已。
有些人可能稍微聰明,但不夠努力。
有些人可能稍微努力,卻又不夠聰明。
有些人則是不聰明也不努力。
也有人是很聰明卻又很認真努力做事。
這四者的微小差異,只看1週、1個月真的沒什麼差,但經年累月下來,差距就是數百倍,就像出社會剛開始的薪資大家起跑點都差不多,有人3萬元、有人4萬元,少數厲害的人更多些,直到工作20年後的40多歲,彼此的差距卻已經無比巨大,這就是時間加乘的效應。
股市指數現在看起來2萬多點很高,未來也肯定有回跌段產生,但只要國民總財富繼續攀升,
那這加權指數必然繼續往上發展,就像美股道瓊指數也是愈來愈接近4萬點了。
提供給讀者們閱讀,祝一切順心,事事順利,謝謝你們常常閱讀文字專欄。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活到中年,存款不到百萬該怎辦?」理財猶如候鳥遷徙:不怕太晚飛、就怕不願飛
通膨、房價高漲,薪資成長牛步,現在年輕人賺錢比上一代更困難?貧富差距還會再擴大嗎?
「月入僅3萬元該如何買房?」專家曝殘酷真相:擁有這些條件的人才買得起房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