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大不易!房價漲翻天,只能望屋興嘆?為什麼居住正義遲遲無法有共識?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居住正義是什麼?為什麼人們對居住正義沒有共識?

說真的,居住正義每年都在吵,但其實很多人根本不懂何謂「居住正義」。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人們對「居住正義」定義仍有很大的分歧,像是許多人認為「居住正義」就要讓房價跌到人人都買得起,而另一派則認為居住正義是「住者適其屋」,人人都能住到適合自己的房屋,不用被高房價逼得去買房,最終淪為房奴。

乍聽之下兩者很相似,但前者是人們想要打擊他人的資產價格,讓自己能夠介入房市,後者則是希望健全整體房市,讓人人都「有機會」介入房市,一個是想要「均富」,另一個是追求「房市健全」。

然而,這2種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台灣卻都被稱為「居住正義」,所以我們才會常常看到人們一談到居住正義就激烈爭吵,彼此完全沒有共識。

用白話說,台灣住宅自有率高達80%以上,所以很多人對居住正義感到反感,是因為他們認為居住正義會讓自己的房產價格下跌,而這種想法就造成了社會上更大的對立。

居住正義核心在於降低「房價所得比」

畢竟,每次決策者推出打房政策,媒體就常大肆報導建商說房市會完蛋,決策者打房會把大家都拖下水等恐嚇言論,而這類不平衡報導,會讓沒有查證習慣的台灣人更排斥「被誤解的居住正義」。

至於真正的居住正義,我認為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降低房價所得比」。

世界銀行指出,發達國家正常的房價所得比在1.8倍~5.5倍,而根據不同的計算方法,台灣房價所得比在10倍~20倍,遠遠超出了「正常值」。

因此,要想降低房價所得比,讓房價驟降確實是一個辦法,但這對超高住宅自有率的台灣來說不可能,因為沒有人想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最好的解方,就是讓房價漲幅趨緩,且讓薪水增速提升。

低所得高房價,是台灣目前最大的危機

當房價所得比降低,人人都有希望買得起房,整個台灣的經濟才可能健全,而不是每個人都逼自己當房奴,省吃儉用就是為了還房貸,資金都流入房市卻沒有滋潤其他產業,形成低薪高房價的惡性循環,這才是台灣目前最大的危機。

總之,很多人不懂何謂居住正義,所以認為有產階級就不該打房,但問題是坐在立法院的民代地主一抓一大把,為何人們就能放心把居住正義的推動交給他們?

人人都有資格追求居住正義,而不是無產階級才能推動,居住正義的實現不只是讓人們擁有居住的基本人權,更能讓台灣擺脫把房市當經濟火車頭的惡性循環。

本文獲「狄驤的資本主義求生筆記」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新青安房貸」淪炒房政策?為何拉長房貸年限會助長房價?從瑞典的百年房貸看見台灣未來
為什麼台灣人普遍低薪,房價卻還能愈炒愈高?財經達人點破低薪、高房價背後的惡性循環
為何曹興誠說買房是最差勁的理財?達人曝重點:年老後沒房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沒有現金流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