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從高點開始下跌,該退場還是加碼?日本證券界鼻祖教你這樣判斷,看準趨勢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金融緊縮帶來的行情

大家常用「軟著陸」這個詞彙。政府想要透過微調避免景氣低迷,抑制通膨,於是採取並推動各種措施,但無論怎麼做都很難阻止景氣衰退,和企業營收下滑。

然而,所有國家的決策者都將重點放在現階段或經濟運作的需求上。想方設法抑制通膨、擴大景氣,一心只想讓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簡單來說,政府施政的目的是想在景氣循環中的衰退期,盡可能縮小衰退幅度並縮短持續期間。

由於這個原因,政府的想法應該是讓景氣衰退期比繁榮期短,與景氣趨勢連動性高的股市行情,也要讓下跌期比上漲期短。

比起景氣繁榮的牛市,景氣衰退的熊市經濟規模較小。通常出現在景氣過熱期,也就是通貨膨脹蠢蠢欲動,連續調升官方貼現率,使出強硬的金融緊縮政策之後。顧名思義,就是「反金融市場」(詳見圖4-1)。

從過去的股市來看,大多數進入熊市的開端來自於外部衝擊。最典型的範例是,股市先因金融緊縮開始下跌,在調整過程又遭遇石油危機等重大打擊,導致暴跌。

一般來說,業績行情的尾聲會出現景氣過熱,經濟活絡,企業營收預測大幅增長的情形。不僅如此,許多投資者也確信這樣的榮景將持續下去,看準未來2年到3年的收益,加碼購買股票。

反金融行情就像秋季

我在闡述業績行情時已經提過,在業績行情的最後階段,受惠於投資人循環購買的行為,將近7成的上市股票持續創下歷史新高。由於這個緣故,上漲幅度愈大的高價股,下跌幅度也愈大。話說回來,當政府實施金融緊縮政策,就會讓原本蠢蠢欲動的利息,受到官方貼現率大幅調升的影響持續走揚,導致股價崩跌,邁入反金融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此時景氣還是很熱絡,企業營收預測持續看好,因此股價下滑給人「划算」的感覺。特別是之前因股價急漲沒買到的投資者,會認為現在正是進場時機。而且令人意外的是,股票急跌時,因為不知何時止跌所以不買股票的人,一旦止跌反彈,反而趕著進場,深怕買不到。

如此一來,急跌後3個月到4個月內,股市出現強勢的反彈行情,展現挑戰前高的氣勢,出現了次高點。次高點的出現代表股票行情的牛市終結。當然,如果政府實施金融緊縮政策,加上外部利空消息不斷,很可能不會出現次高點。

若以股票市場的四季來形容,反金融行情就是秋季。當投資人察覺反金融行情來臨時,市場早已從高點大幅下滑。

看到利空消息務必保持冷靜

日本有一句行情格言「天井三日,底百日」,意思是股市高點稍縱即逝,低點卻持續很久。從這句話即可看出,「賣在最高點」真的是很難做到的事情。最理想的狀態是,在政府第1次調升官方貼現率時,無論是否為預防措施,投資人都要做好邁入反金融行情的準備,避免進場買股票,盡可能將手中資金投入靈活度逼近現金的短期金融商品。如果手中還有持股,也只能保留可以抱2年到3年以上的超級績優股。原因很簡單,緊接著反金融行情來的是反業績行情,這個階段會連續出現企業虧損、減少或不配股配息等情形。為了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安心抱股,手中只能持有表現優良的企業股票。

此外,股票行情突然崩跌的原因不只是金融緊縮政策。國外的利空消息以及國內政變等,都是造成股市狂瀉的起因。

不過,從過去的例子不難發現,這些外部的利空消息如果只有單一事件,即使導致指數大幅下跌,幾乎都能在6個月內創下新高。有鑑於此,不要看到利空消息就慌張的賣出持股,或者在下跌過程接手,然後又因為對市場感到憂慮而認賠殺出。冷靜觀察市場走勢,才是最好的做法。

話說回來,利空消息都是突然發生,衝擊性才會這麼大。沒有人能預測「意想不到的事情」。這是大多數人無法避免的負面因子。

利空造成的空頭行情是進場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利空消息和緊縮政策往往存在著時間差,有時卻會重疊。在兩者重疊的情形下,下跌幅度變大,恢復期也變長。

姑且不論這類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情形。誠如先前所述,進入反金融行情階段,只要日銀第一次調高官方貼現率,即使是預防性措施也一樣,或是實施類似的金融緊縮政策時,最好的因應方式是將手中資金投入靈活度逼近現金的短期金融商品。就算還有持股,也只能留下不受環境影響的超級績優股。

若純粹只是利空消息導致股市下滑,不應該在崩跌時急著賣出持股。此外,在利空消息前持續飆漲,引領市場且深受青睞的個股,遇到利空襲擊時,有營收看好的預期心理支撐,下跌幅度較小。有鑑於此,反金融行情正是購買上述股票的最佳時機。總的來說,最重要的觀察點在於股市行情是否產生變化,如果沒有問題,請毫不猶豫的購買各階段的人氣業種(領漲股)。

延伸閱讀
回顧歷史教訓,有助預測未來局勢發展...橋水基金創辦人:順應經濟週期投資,避開通膨影響
金融股沒發股利就沒價值了?股魚:股價修正是機會還是危機,端看你是哪種投資人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