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後安養費每月至少3萬起跳...面對生命終站,臨床40年醫生教你的5件事,給自己更多尊嚴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老後安養費每月至少3萬起跳...面對生命終站,臨床40年醫生教你的5件事,給自己更多尊嚴

人一生下來就不可避免地要往死亡之路走去。

人生的終站是必然,也是自然,每個人都希望生命平和地、完美地畫上美麗的句點。大多數人若生病已久,平常已知自己死亡將至,無論多麼不捨,到終還算能坦然面對。

但若不情不願,或是事發突然,情緒上很難接受。尤其中國人重視孝悌,都希望能壽終正寢,子孫隨侍在側,這才是有福氣、好家世的基本條件,但愈來愈難做到。

隨著小家庭時代的來臨,許多老人都在養老院、安養中心度過餘生,有些子女甚至旅居國外,無法見最後一面;甚至有些老人過世一些時日之後,才被管理員、社工人員或鄰居發現。

臺灣社會要安置一位老人的確也不容易,因為生存競爭,物價、房地產昂貴。以安養院為例,一位住安養院、可以自理生活的老人,每月約繳台幣3萬至4萬;若需要旁人餵食、照顧洗澡、穿衣服者,每月約5萬至6萬;若是住院請護佐照顧者,每月需繳7萬元。似乎又病又老的長輩不受歡迎,因為有經濟上的困難,何況失業人口已是社會上不小的問題。領失業救濟金為生的家庭將更難安頓長輩,造成老年人更大的不幸。

身體老衰、生命凋萎固然已不容易適應,更何況得面臨生存的壓力,以及時代變革下人情與親情的冷漠,令人感慨所謂的「現實問題」,竟也回歸到動物進化論:「優勝劣敗,不適者淘汰」的法則之下。

面對生命終站的五大要點

第一:需放下塵勞,放下執著,因為什麼都帶不走。
第二:要有學習的心。學習如何走入死亡,只有接納它,才能細細省思自然的法則與自然的歸宿;學習道別、道謝、道愛。
第三:回想赤子之心,保有對世界的好奇心。只不過此時的好奇心,是對未知的死亡世界的好奇、對生死轉換的好奇、對人情世故變遷之好奇、對身體老化的神智轉而清明的好奇。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情緣有結束的時候,對於生命,這獨一無二跟隨我們一生一世的,當然也會走到盡頭處。
第四:應解決臭皮囊帶來的疼痛。這點往往需要依賴醫藥,先進的疼痛控制方式已經給病人帶來很多方便,不會昏昏欲睡,而止痛效果也相當好。
第五:仍然是關懷與悲憫,這是病人走到生命的終站,仍可以關懷別人的主要原因。


生命的輪替必經過休息

人是群居動物,孤獨或落單必遭其他野獸攻擊,甚至被猛獸吃掉。在長久的群居生活中,人類學習互動、互相關懷。很多人往內看自己,往往看不到偉大與高貴,但是當他關懷別人,自己卻被自己的行為所感動,那是發自內心的善與慈愛。

我們看到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仍然關懷那兩位被釘在十字架的盜匪。在背叛之前,耶穌安排了所有戲碼,包括猶大的出賣。因為經書是這麼預言的,所以祂仍在教堂教訓別人、悲憫眾人的無知與煩惱。
罹患絕症的病人,病情反覆復發,癌症過程常是如此,家屬一次又一次地掉入絕望的悲哀之中。有些病人反而愈來愈清楚,病情是好不了的,過一天算一天,哀傷無用,也於事無補;有些病人更反過來勸導、安慰家人,尤其是白髮人勸黑髮人。

面對生命終站的所有功課,是人一生中所有功課的精華。假若一世所經歷的都是為了要應付這最後的功課,那麼生死交關的考驗是人生智慧的大考驗,集所有人生智慧之精華。

完成這份功課需要時間。有些人只剩3至4個月讓他回答,有些人甚至更短,很多人經歷了十幾個月,還無法思索出答案。一些已開發國家卻有一半的人選擇拒絕回答,而傾全力在尋找科技、新藥、實驗用藥及偏方來逃避死亡,只因為他們對生死問題沒有看透。

金錢或許買得了科技,然而科技終究買不了生命。在利用科技延長短暫的存活之時,卻沒有人同時關照生命,在最後的餘生想想應如何面對即將結束的生命。難道他們都想匆匆忙忙地離開?

匆忙與慌張是不能為生命畫下完美的句點的。做任何一件事,一件很重要的事,應該從容地準備才好。

人生的最後一段就像黃昏的瑰麗,夕陽的美好,若不加以把握,黑夜隨即來臨。我們如何還能在黃昏時談論早上的耕種呢?黃昏及夜幕的降臨就是大地的休息,應放下塵勞,拋開煩惱才好。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如何取、如何捨、奉獻與接納、效法與警惕、自我肯定與悔改、準備與善後。人生是上帝的恩賜,也是一種安排,宇宙循環、次序的安排。

很多事情是你知、我知,只有在不接納事實的時候,才會歸納在你不知、我不知的範圍。然而,所知是有限的,談論的重點也只能限於有限的範疇,就像有些病人不滿醫師的解釋或處理,只因為那是慢性的、治不好的,或很難以無傷害的方法治癒,但那並不代表醫師是錯的,也不能因此認定醫師的專業有問題。

更且,現在我們談論的重點是癌症或慢性、重大、治不好的病,已逼近生命的終站。

面對死亡,人與萬物皆同

「萬物一府,死生同狀。」當病人已認知病情反反覆覆,癌症緩解後又復發,再度轉移的時候,他們的心情會怎樣?假若時間充分,經歷3年、5年的時間,病人信心與低潮交替出現,隨著對病情惡化的身體調適,以及情緒的煎熬、理性的覺悟,有將近一半的人可以接受──默默地接受,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認命」。他們或許不是心甘情願的,但也沒辦法,科技終究是有限的。

很多人相信奇蹟,就像簽樂透彩一般,總是會有人簽中。但癌症治療的前半段變數比較多,而且一旦惡化、轉移,進入死亡的過程時,其復原的機率比中樂透彩還低,就像老舊的汽車終究要報廢一樣。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