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在2019年11月20日,聯準會公布10月底會議記錄,內容顯示Fed官員決定在10月降息後暫停寬鬆腳步,絕對短時間內先不再降息,未來可能改變決策者觀點的原因會是什麼?也幾乎沒提供任何其他意見。10月29日當時的Fed政策會議記錄顯示,Fed以8比2的投票通過降息1碼的決議,將基準利率範圍自1.75%~2%降低至1.5%~1.75%。
「多數與會者認為,經過本次降息1碼後,政策立場已經中立,足以支撐溫和成長的前景,強勁的勞動市場和通膨接近委員會的2%目標。」這樣的描述意味什麼?10月的降息是短期內利率最後一次變動!除非美國經濟前景有「重大實質改變」,否則不會改變政策。
綜觀今年以來的3次降息,被定位成是「升息循環中的中期調整而已」,是為了要抵抗中美貿易戰跟全球成長放緩的狀況,這些已經有造成了製造業的減損,企業投資的信心及出口。但市場大眾對於各產業的疲弱會蔓延到股市的擔憂並未實現,美國依舊持續溫和成長,失業率接近50年低點,占美國70%經濟活動的消費者支出也仍持續上升。股市繼續創新高,上週(2019年11月18日~2019年11月22日)道瓊指數才小小回檔了129點,週跌幅約0.46%。
市值究竟等不等於價值?報酬率擷取區段的迷失
我們知道最近市場熱度上升很多,不管是美股或台股的操作者,很難不感受到這次的熱烈討論度。許多從2008年~2009年低點剛投入股市的,如今報酬率也得到相當大的回饋,這已經在許多平面或電視媒體上看到無數案例,現在大家應該要思考的是:「你能否複製?」
誠如過去在FB粉專上說的,過去這波大多頭,道瓊從2009年的3月創下的6,470點最低點,到2019年11月22日收盤的2萬7,875點,足足上漲了2萬1,405點,讀者請留意,這可是4.3倍的點數!
3大指數或許漲幅略有不同,但差異不會太大,也就是說,這10年又8個月的大多頭,的確是用「任何分析方法」,只要你是「做多」都是賺錢的。哪怕是KD、RSI、MACD、移動平均線、黃金切割率、波浪理論、價值選股、存股。平心而論,這絕對都是賺錢。
好的,那現在才要「模仿」進場的人,是不是能用同樣的手段與方式,得到「你想要的獲利率」?這邊我們會抱持比較大的疑問,畢竟過去經濟起起伏伏,多空的轉換實屬正常,沒有永遠的晴天,也沒有永遠的雨天。
這應該是不用多加解釋與討論的,既然如此,這波創下足足近11年的大多頭,讀者「照常理說」,你前幾年再怎麼不知不覺,也應該進場多少撈到一點,可能輸給大盤也不打緊,總之就是有賺一些,那這時候你要大舉進場的理由是?
我覺得過度把這段期間的績效膨脹,解讀為個人投資功力,這是危險的。甚至說擷取特定的時間點區段來計算個人報酬,常見的就是:
「我從2009年到2015年每年報酬平均有XX%,甚至擊敗大盤!」
「沒買到2009年的最低點沒關係,我從2010年開始買進到2018年的Q3,報酬率照樣打趴了巴菲特。」
大家應該都還記得,去年的Q4短短3個月,整個盤面哀聲遍野,其實大盤也才回檔了將近20%不到(19.5%)。如果你不是長期投資大盤ETF,例如:SPY(SPDR標準普爾500指數ETF)或者QQQ(Invesco那斯達克100指數ETF)的人,很可能賺了一大段的正績效,結果虧在去年第4季,賺兩年輸1季,總數是打平!除非你去年第4季帳面虧損連連的時候,不只沒有趕緊落跑,還加碼攤平!那當然今年的報酬率又相當可觀了。
這些都是我們作投資非常容易忽略的誤區。我們很常關心某某人是否在某段時間賺了多大?卻忽略的是「他用多少錢」、「他的策略連續最大虧損是多少」、「他的方法是否容易複製」、「他是否拿的是個人總資產的20%出來操作,然後績效計算的時候,卻用那20%的資產去計算總報酬率」有太多太多的地方,相信是一般投資人根本無力也無心去思考的,然後靜待下一波的空頭來臨時,又或者說「多頭回檔時」,徒留遺憾!
別忘了,目前的道瓊指數只要回檔15%,那就是4,180點。即便是優秀的大盤ETF投資者,如果你的資金控管有問題,或者家庭緊急預備金準備不夠,你到時候就很可能面臨「砍在波段拉回點」,或者「最低點」。
我們來試算看看,假如一般投資人最容易買到的點位,往往是最熱的時候,也就是波段高點,以2007年當作買進點好了,當時的媒體熱度題材,幫各位做點回想與提醒:「金磚四國BRICs」、「原油即將被人類耗光,每桶上看250美元」。
推薦各位可以去看部2016年上映的一部好看電影《大賣空》(TheBigShort),你們可以對當時的狀況更加明白,畢竟現在有多少投資人經歷過2008年的金融市場環境中,應該是寥寥可數,因為很多人虧爆掉,後來這波大多頭也沒有進場了。片中有幾個重點:
第1,你必須要隨時警惕市場的熱度上升到什麼程度。例如:連收入不穩定的脫衣舞孃都可以買好幾套房子。
第2,即使你看對了,但市場就是硬撐,那你還是會鉅額虧損。
看對沒有用,要做對才有用,資金控管與資產配置,如果你沒有做好,那你撐不到看對的那一天來臨。片中主角們納悶,為什麼房貸違約率節節攀高,但是信用評等卻不下降?反而讓他們帳面損失愈來愈大。
片中有很多可看之處,如果沒經歷過2008年的讀者朋友,建議可以去看看。
好的,那我們用2007年做買進,賣在2015年底,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是的,圖表還不用出來,我們就知道這一定是賺的啊!有什麼好說!
答案出來了,如果你在2015年的時候,家裡有需要用錢,或者你剛好失業轉換跑道,又或者是結婚基金要用錢,接著你出脫持股,那你會賺多少錢?你投資了8年,你得到的是22.5%的報酬率(不包含配息,SPY每年配息率本來就不高,2%以下)!年化平均報酬率約2.5%,但如果你很幸運,手頭也不缺錢,可以穩穩的放到現在,那你的報酬率真的非常驚人!有100%之多(同樣未包含配息)!
這樣的情況你會發現,其實所謂的投資ETF可以「大賺」、「提早退休」、「爽賺XX%」、「現在所計算的投資成果」集中在「近3年」…並不是否定這個事實,但你可曾想過,投資ETF就代表穩贏、穩賺,甚至賺到提早退休這些事情,真的會發生在你的身上嗎?最近3年的漲勢「如果沒發生」,你還願意把大把的資金投入在其中,獲取「與大盤一致」的「合理報酬」嗎?本文只是提醒現階段的股市風險,風險報酬比如果你沒有辦法精算,至少也要看懂大家玩的「報酬率魔法」!
就像有個人跟你說,他過去用資金30萬元,半年就賺到了10萬元,1年就做這麼一次,賺了33%,很強吧!絕對打敗大盤,而且巴菲特也輸給他。然後他已經連續5年都這樣的做法跟成績,你要跟隨他的腳步嗎?想想問題在哪吧!
資金規模、期間抓取、背後實質總資產、槓桿使用程度,這4個因素,你想到了幾個?
快速結論
不是看對就會賺錢,也不是買進ETF就保證你可以提早退休,有太多的變數都被簡化了,大家不斷要媒體給予表面化的資訊,那到時受創的時候,你怪別人還怪自己?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新手投資人常見的幾個投資誤區,報酬率魔法的生成!資金規模、期間抓取、背後實質總資產、槓桿使用程度!你看懂了多少?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