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在此白皮書中也提到了退休的三位一體的策略:
1.適當
一個成功的退休金提領策略要能夠符合退休需求,退休後有保證收入是很重要的。當然每個人對退休金多少的需求是因人而異的,這也牽涉到對平均餘命的預估,會不會因為壽命的延長,以至於發生退休準備不足、提早用光的風險?退休後的收入來源,除了公教年金、勞保退休金,老年年金之外,剩下不足的部分你是如何準備的?用保險、投資工具,還是房子收租等這些收入來支應,這些收入來源穩不穩定、風險如何?你本身對投資風險的承受度、承受能力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2.彈性
退休後時間可能長達幾十年,中間的重大突發事件的可能會影響到你的退休計畫。例如公教年金改革,可能讓你的退休金一下子少了3分之1。金融風暴造成投資資產的虧損,每年預期可提領的金額降低,你是否可從其他地方取得替代性的收入,來彌補這個因為投資虧損造成的退休金缺口?
而退休後健康方面也可能會出狀況,老年安養照護衛福部2010年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指出,85歲以上國人失能率不分性別合計是48.59%,男性39.12%、女性56.23%。在失能、失智的情況下,可能無法管理自己的財產,因此除了安排緊急預備金的來源(可能為定存、保單保價金、投資資產等),來應付這些突發狀況外,也應該考慮設立自益兼他益的信託,當失能狀況發生時,可以從信託中撥款給安養中心等照顧自己,身故後信託資產再分配到下一代。
3.可持續性
從未退休的累積期累積出來的錢,在退休後要怎麼讓它可以持續應付終老的需求?因此退休金提領策略、投資工具的選擇、投資組合如何管理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現在更要面臨的問題是──因為長壽造成退休準備不足的風險。在世界經濟論壇這份白皮書中指出:「日本退休準備不足年數差距最大,其原因可能與其國民投資過於保守、存款都放定存,沒有用其他金融工具做投資以產生報酬有關。」
最近看到1篇報導:「年輕人退休理財最愛定存、儲蓄險學者:保守程度超過想像」在退休理財的工具上,超過6成民眾愛用定存,5成以上用保險,以25歲到35歲年輕人來說,定存比例高達63.55%、保單49.88%,基金投資僅有34.29%,35歲到45歲青壯年中,也有61.48%用定存、54.95%用保單,基金投資只有39.05%。
值得注意的是:在退休規畫中選擇合適的金融工具是必要的,在工作期間還是屬於累積期,這時工具的選擇應該是以能創造較高報酬、累積更多退休準備為主。而在退休後的提領期,因為需要穩定的現金流入,因此金融工具比較需要保守穩定為主。如果選錯工具將難以達成財務目標,例如在累積期把錢都放在定存、儲蓄型保險等,因為其報酬率較低,是無法贏過通膨的,這些工具是比較適合用在退休後的提領期,做現金流確保的工具。
但是如果你還年輕、還在累積期的階段,你應該把較多的資金投入做投資,以創造更多的報酬,而不是選擇把太多比例的錢放在定存與儲蓄型保險等工具。投資方面你可以做基金、ETF、股票等投資,而投資型保險也是一個可運用的工具。
把資金配置在定存、儲蓄型保險及做投資,不同的配置經過長時間下來,會產生什麼差異?我們舉一個例子:每月2萬元、年存12萬元,年化報酬率預估──定存1%、保險1.5%、基金6%。這裡有3種投資模式:超保守型是資金60%放定存、40%放儲蓄型保險;中庸型是定存25%、儲蓄型保險25%、基金50%;積極型是定存10%、儲蓄型保險10%、基金80%。你可看到以下的試算,30年後累積的金額:超保守型的是435萬,而積極型的是845萬。
所以你可以看到投資工具的選擇,對於累積退休金的效果是有差異的。如果你是處於25歲到65歲在工作、還在累積退休金準備的階段,把適當比例的資金配置在基金、ETF等工具做投資是必要的,否則可能會產生退休準備,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的狀況。
作者簡介_廖義榮
作者擁有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公益/私益信託設立諮詢,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聯絡信箱:jose.b123@gmail.com。
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