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我不知道還要怎麼說明才會清楚,所以只能直說:如果你是散戶,無論如何都不該相信華爾街的券商或投資管理公司,別把錢交給他們。在我這個產業的大部分人,對投資都有錯誤的態度。所以除非你有獨特的能力,去找到長期可以打敗大盤的罕見投資人,不然就該像約翰.伯格多年來鼓勵大家的做法:把錢投資在指數基金,並留在那裡。這樣你會賺得更多,而且付出更少的管理費。
我前面列舉基金經理人的特質,包括熱中參與團體活動、崇拜權力、過度競爭、腦筋遲鈍,這都會產生一些非常普遍的投資錯誤,例如攤平,以及相信所謂的專家。最糟的是,這些特質也會導致太多基金經理人把成功與資產規模混為一談。他們認為資產規模愈大總是愈好,因為這點,他們讓客戶無法獲得高報酬。
早在1980 年代我進商學院的時候,經濟學界就提出一個偉大概念,稱為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這是芝加哥大學教授尤金.法馬(Eugene Fama)提出的想法。為了盡可能簡化,法馬說,所有股票在任何時候都是有效率定價的;換句話說,市場的集體智慧,會正確設定所有上市公司的價值。
一般來說,我同意這個看法。我認為,大部分公司股票定價都是有效率的。這是為什麼我相信,一般投資人應該把錢投資指數基金,這樣就好。然而,我在休士頓的德州商業銀行工作期間,甚至在之後,我開始懷疑法馬論點的缺陷,而這可能會帶來可觀的獲利。
在職業生涯早期,我就注意到小型公司的股票定價並不會一直有效率,原因很簡單:大部分在金融業的人,都會忽略比較小型的公司,而當一檔股票沒有市場可言,市場就很難使這檔股票的定價有效率。我在GT 資本操盤的時候,就利用這件事賺到豐厚的獲利,而且在擔任避險基金經理人時,繼續利用這個優勢賺錢。但我的同業很少採取這個策略。你也許會懷疑為什麼?答案是他們太貪心,而且這樣做只是白費力氣。
《
失敗學:那些殭屍企業教我的事》購書連結
書籍簡介_失敗學:那些殭屍企業教我的事

失敗學: 那些殭屍企業教我的事
原文書名:0Dead Companies Walking: How a Hedge Fund Manager Finds Opportunity in Unexpected Places
作者:史考特.費倫、傑西.包威爾
出版社:Smart智富
出版日期:2018/09/28
失敗是永不過時的商業趨勢
在一個頌揚成功的社會,「失敗」似乎變成一個見不得人的事;然而,作者史考特‧費倫(Scott Fearon)在本書便開宗名義地說:「在健康的經濟中,失敗實際上是一個自然,甚至是很重要的要素,而願意承認這件事的人,可以賺到非常多的財富。」
作者簡介
史考特‧費倫(Scott Fearon)
在1991年發行自己的避險基金之前,是股票分析師與基金經理人。費倫的基金自成立以來,只虧損過一年,而且在扣除費用之後的平均年報酬率是11.3%,明顯高於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的基準,他為投資網站Seeking Alpha寫文章,也在scottfearon.com經營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