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一切沒有解決方案的腦力激盪都是耍流氓
我不反對腦力激盪,但我堅決反對不接地氣的腦力激盪,這種虛胖的風暴過後只會留下茫然和失望,和流逝的那段口水時間。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了一篇文章,標題是:「不要拿我的時間腦力激盪,給我解決方案,好嗎?」當時還沒看內容,但光看標題就覺得內心不能更同意啊。也想跟著吐槽一下,表示強烈支持。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和團隊做專案或者和合作夥伴聊方案,聽到最多的就是:「如果我們可以這麼做……那就很厲害了。」「他們這樣做是有問題的,因為……。」「我這邊資源很好,一定可以……。」
有些人滿嘴跑火車、有些人方案烏托邦、有些人雞蛋裡挑骨頭,一幫人唾沫橫飛地意淫著共同建構的理想國。在沒有真正執行前,說的都是廢話。
大家都喜歡說、喜歡討論,因為「說」沒有成本,不用負責。「說」可以秀智商、賣優越,其實和在朋友圈裡曬美好生活是同一種道理。而真實的生活,都是灰色的。
例如有些人說了一大堆的奇思妙想,說這個專案必須得拿天使輪和風投,A輪B輪開始融資燒錢,按現在這個市場行情三年內必須上市!等一下,先別談什麼上市,你一份正經八百的商業計畫書會做嗎?
例如有些人說別的公司做的APP簡直垃圾不能看,毫無審美觀可言。等一下,人家做得不好,你行你上啊,你怎麼不做一個出來呢?又例如有些人說別的團隊的方案我之前也想過,只是當時太忙沒有做。是啊,人家都已經做出來了,而你還在想。早幹嘛去了,你忙你有理啊。
現在世道,認真吹牛的人,多;踏實做事的人,少。有思想的人一抓一大把,有技能的人打著燈籠找不著。學歷多是MBA的,做個PPT缺乏基礎審美。好像當今的股票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關係,都在擁抱泡沫。
有人說,腦力激盪要傷筋動腦,實在辛苦。我不反對腦力激盪,但是堅決反對不接地氣的腦力激盪,這種虛胖的風暴過後只會留下茫然和失望,和流逝的那段口水時間。
這種辛苦,屬於假辛苦。
記得以前上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要我們寫一篇作文,題目是做一件事究竟是看重過程,還是看重結果。當時很多同學都寫過程比結果重要,只要努力就好。彷彿像是說結果重要的,就顯得很功利、很世俗。
不看重結果的努力,在我看來那是文藝,是自欺欺人。這世上有多少人用所謂忙碌的狀態來撫慰思想的懶惰。在職場做事就是結果導向,就是那麼功利。
還記得之前問過麥肯錫的 Mike,麥肯錫在招人時看重哪項能力?他說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提供真正有效的諮詢建議。光有建議還不夠,關鍵是建議是否符合對方的現狀,還有執行的可能性。高昂的諮詢費不是花在口若懸河上,而是假如真的執行這些建議要證明有效,能提高利潤或業績,是拿數字說話的。
所以和團隊一起做腦力激盪的時候,我一般會問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什麼時候開始落實?
有時方案並不完美,但迫於時間還是得挽起袖子摸著石頭過河,邊做邊調整。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總比想了解各方面細節,最後連第一步都沒有跨出去要好。有多少次起先信誓旦旦地拍著胸脯,之後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當開始著手的時候,相當於車子終於發動了引擎,汽油開始冒煙了,時間和精力確實花在上面了才算數。
沒有開始做之前,再精美的方案都是扯淡。
在這裡我真的很佩服李笑來老師,今天剛說了一套別具創新的群眾募資方案,我都還沒搞明白意思,過了一段時間他已經宣告順利完成了,而且每天都能堅持寫一篇公眾號長文。這專注、這效率,為我等楷模,已經不是單純人格魅力所能解釋了。
第二,把時間表列出來
做專案時,一定要有 Time Table,也就是所謂的時間表,這簡直不能更重要。據說實現一個宏偉目標,方法是一定要以時間為軸,把大目標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
這麼做有兩個原因:第一,一個大目標就像一團毛線,放在你面前眼都暈了、腦都漲了,無從下手,容易被嚇跑。第二,大的目標離你太遙遠,可能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容易洩氣,堅持不到終點,因為人性需要不斷地刺激和回饋獎賞。
一堂兩小時的課,新東方老師都知道每隔十分鐘就要講一個笑話,好刺激一下同學即將游離的思緒。這是人性,必須要尊重。
一個大目標拆分之後的好處在於:第一,能清晰地知道這段時間的焦點在哪裡,指導現階段的精力投入方向。第二,只要這段時間努力了,就可以獲得清晰的結果,以及相應的回報和成就感,重新點燃疲憊的鬥志。
第三,Deadline 是什麼時候?
英文有句俗語:「Deadline Miracle」。意思是「截止日奇跡」,這是符合人性的。因為大多數人都有拖延症,做專案這種費神費腦的事,能留到最後交最好不過。不到最後腎上腺不會分泌,神龍無法召喚。但是說白了,很多事情真正投入和專注做的時候,所花的時間其實比原來所設定的要少得多。換句話說,給三天和給一個星期,其實效果是一樣的,甚至前者更有效率。
我團隊有個女孩寫文案非常優秀,以前當我有專案或企劃希望她寫出來時,她的回覆經常是:「好的,我回頭看看,這幾天寫出來。」然後這幾天,就不知道是幾天了。
直到有一次我和她發飆:「以後所有的方案,如果妳覺得有困難,就不要先答應接下來,我可以安排其他人做。假如妳覺得可以做,就給我截止日期,在那之前做出來,不要因為妳一個人而耽誤整個專案的進度。」
我很喜歡聽到這樣的回覆:「這件事情我想想怎麼弄,在明天下午六點前給你回覆(或把方案初稿給你),可以嗎?」
這才叫專業,聽著踏實。
所以公司花錢招你進來,不是來聽你指出問題,而是要解決方案。老闆拋出問題A,有人不能解決A,過不了多久就一定得走人;有人解決了A,覺得任務完成了,可以留下來;有人不僅解決了A,而且還提供了B和C,他不升職加薪,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