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年底會崩盤嗎?一個華爾街操盤手:3~5年內不會發生

作者為財務規畫師(CFP)、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2014年第一季美國大型成長基金第一名、基金截至2016年底過去5和8年的年均複利分別是12.5%和17%。著有《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

FB:闕又上均衡的財富人生

巴菲特的今是昨非,相信許多人無法理解?而這正是我所說的,「投資要審時度勢」的主因之一。

巴菲特變了嗎?我認為沒有,只不過他在不同時空,條件不同的情況下,做了對同樣變數,卻給予不同比重的詮釋,例如他原先認為可以判斷大勢走向的巴菲特指標,此刻面臨另一更大力量的牽引,以致他的巴菲特指標可以暫居第二位,這是什麼變數呢?

這也正是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最看重的一個數字,你或許已猜出,那就是美國10年期的政府公債利率,為什麼這個數字此刻變得如此重要,讓巴菲特都見風轉舵了呢?股價的上漲或下跌,免不了經濟學的供需關係,資金往最有利的方向移動,而美國公債市場的規模常是大於股市的,我就借由這個數據來比較股與債目前兩者的消長。

現美國十年期的公債利率是2.3%,和美國標普500的股利約2%所差不多,但股票提供了股價上漲的資本利得機會,所以目前股票比公債有更強的吸引力。

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高科技泡沫的2000年,你還記得當時公債利率是多少嗎?10年期公債利率是近6%,對比當時的股利2%,公債會比股票更有獲利的空間且穩當,所以股市一有風吹草動,資金很快就由股市逃向了公債,2007年和2008年初的10年期公債利率分別是4.75和3.76%,幾乎都比標普500的股利高1倍,所以也有一定程度的誘因。

所以從主旋律來講,歷史上相對低點的公債利率環境,就是巴菲特昨非今是的調整,編輯給巴菲特的英文標題是「我喜歡股市是因為公債的低利市場」。

動人的曲目,除了主旋律(低利率),還需副旋律(經濟)來加強,巴菲特在2月接受CNBC專訪時提到,「美國經濟的活力強勁令人難以置信」,這一般人感受不深,讓我提幾個數字,2014年底標普500的盈餘成長只有2%,2015年底還下降,2016年底9%成長,2017年3月底標普500的盈餘成長竟高達16%。從數據中應可補捉到美國經濟的活力。

我同意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的說法,樹長得再高也不會穿越天際,屢創新高的美股總有一天會修正,但是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加上美國公司盈餘的強勁成長,如果再加上工業4.0,無人汽車,人工智慧(AI),電動汽車,虛擬實境這些新科技的發展,未來3年的美股真的會像是鄧肯二世所說的慘烈的崩盤嗎?

鄧肯二世2017年年底前崩盤的預言,還有一個月的時間,答案就可以揭曉,我看好巴菲特有較高的勝算,不是因為他的名聲,而是他對不同資產,其價值之間關係互動的清楚了解,例如他也提到,如果美國10年期政府公債的利率攀升到5%,那麼美股可能就要下跌了,因為公債此刻提供了一個有吸引力的報酬,而且公債它的安全性高,投資者就沒有必要在股市裡冒這個風險,在刀口上獲利。

我的看法和巴菲特接近,美股將會在修正中繼續前進,3到5年內應該不像是鄧肯二世所說的崩盤性的重開機,20%之內的修正或有機會但也未必,在非凡電視的採訪中我一再提醒記者, 美股在1980到1999 這20年的年均複利是18%,沒有參與的人將非常可惜,我不是說美股未來有這樣強勁的表現,但也像巴菲特所說的,如果持續在低利,通膨溫和,盈餘成長相對不差的環境下,美股未來幾年,若持續維持6~8%的年均複利成長,在場外觀戰或看空者,滋味就可能頂不好受的,但也別誤判,以為巴菲特會全數投入股市,他手邊可是還有龐大的現金,等待便宜貨的到來,攻擊與防守他可都是做好準備的,主動投資者要考慮的事情本來就多,這也算是要追求超額報酬所應付的代價吧!

不過股市沒有什麼不可能發生的,未來美股到底是修正中前進,還是鄧肯二世所說的崩盤重開機,只有時間可以告知,這是一個有趣而又值得等待的發展,相較而言,利用指數基金作被動操作的投資者,事情要輕鬆許多而且報酬也不見得差,這話題就留待下次吧,美東已有秋意,寫信的此刻,暖氣爐都已嘎嘎作響的啟動了,注意保暖喲!

原文刊登於《Money雜誌》2017年11月號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