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塞勒(Richard H. Thaler),大家尊稱他為行為經濟學之父。在傳統經濟學家的眼裡,他是一個怪咖經濟學家,因為他常常跟他們唱反調。塞勒的得獎跟大家有什麼關係?其實他可能是最平民化的一個經濟學家,他的研究講的是人類在投資、消費等不理性的行為,從他的獲獎代表的是,行為財務學終於獲得認可,而他的研究也是你可以去探討,把它運用在你的生活跟投資上的。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都是非常理性的,塞勒以理性經濟人(Econs)稱呼他們。理性經濟人不會情緒化、沒有自我控制的問題, 他們都會為退休存夠該存的錢,投資以追求最大利益為前提。傳統經濟學往往假設所有投資人都是理性做投資,例如效率市場的假設,它指說在一個資訊流通無障礙的市場中,證券價格皆能正確、即時及充分地反映所有相關訊息。例如一家上市公司接獲大訂單的消息,可能會影響它的股價上揚,但是這樣的資訊是公開的,因此投資人無法因為這樣去取得超額報酬,市場永遠處於均衡的狀態。
但是人類是有情緒的,投資人在市場即將泡沫化時,股票的價格都漲到最高點,遠遠超過其內在價值,這時候的風險是非常高的,但大部分投資人會受到貪婪的驅使,而不斷追高買進。相反的,在市場崩跌的時候,很多股票價格遠低於它的價值,投資人如果這時買進,以後應該有不錯的投資報酬,但恐懼卻讓大部分不敢在低點買進,永遠在追高殺低,投資自然沒有好的績效。
我們會在剛拿到薪水時去大血拼,看到百貨公司周年慶,平常從不降價促銷的品牌,現在居然打五折,就拼命加入搶購的隊伍,也顧不得家裡還有不少衣服、化妝品是還沒拆封的。一般人面對消費、投資時所做的決定,反而與經濟學家假設的標準性模型相去甚遠,這種不合理行為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我們來探討塞勒所提出的一些觀點,及在理財上我們如何因應它會造成的影響:
過度自信
塞勒指出:大部分的人認為說他們比一般的投資人更厲害,結果就是他們過度頻繁的交易、投資資產分散得太少。過度自信也讓投資人,在泡沫即將來臨的時候還會去投資,他們認為他們可以比其他投資人更知道如何做反應。研究顯示,若投資人交易愈頻繁,他們的報酬愈低,尤其是男人在這方面比女人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