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退休前該如何投資?怎麼存?
當讀者反覆試算,確定了必需準備的退休金金額之後,也知道年複利報酬率,最好是以「略高於目前市場利率」為標準。但是,接下來最頭痛的問題,應該就是「該選擇什麼投資工具及標的」呢?
因為,這牽涉到兩大問題,首先,選不對投資工具,長期下來的投資報酬率可能就不足以讓自己,累積出原先既定的退休金目標;其次,就算選對工具,但如果未選對標的,累積退休金的下場恐怕也是很慘的。
根據不同機構所做的「準備退休金投資工具」的調查顯示,民眾最常使用的工具,不是定存就是保險。但除此之外,個人列出了目前市場上,民眾最常使用的籌措退休金工具報酬率、投入方式,以及優、缺點分析。
單看數字,讀者應該可以從以上表格中清楚地看出:凡是屬於「固定收益」型的金融工具,在「累積財富」的效果上較差。但隨便以「股利再投入」的MSCI世界指數(Gross)為例,近10年的年複利報酬率約為4.18%左右,至於未包括「股利再投入」指數的近10年報酬率,也還有1.43%左右(圖4-7)。
所以我想在此再三提醒讀者們:在正式退休前,應該用比較能夠「積極生利(至少要能比市場利率-銀行定存要高)」,但「風險也不致於太高」的投資工具,才能在「時間複利」加持下,累積較多退休金。
其中,最不花腦筋及時間的方式,就是選擇基金績效評等最優(指基金長期表現,都能在所有同類型基金排名中的前1/4)的全球型股票及債券基金(再簡單一點的,可以直接選全球型股票或債券的ETF);或是,乾脆直接選投資在「全球政、經上最大強權-美國」的基金或ETF。
因為首先這類的基金、ETF標的不會過多(至少沒有成千、上萬種),表現優異的也不過那幾支,投資人在選擇上最不用花太多時間;其次,全球型的基金投資最為分散,雖然淨值上下起伏沒有像坐雲霄飛車一樣過癮,卻相對安穩許多。儘管「過去的投資績效不代表未來」,且以上的舉例,只是「過去10年」的短期資料。但至少在市場利率持續走低之下,股票及ETF的年複利報酬率,還是會比固定收益型的商品還來得高且獲利可期。
只要在正式退休之前,由於還有固定的薪資收入可供投資,自然就適合用「稍高的風險,換取較固定收益為高的利潤」。從這個角度來看,個人建議「報酬率稍高,但風險不會太高」的「全球型股票型基金或ETF」,或「全球股債平衡型基金或ETF」,是最適合為退休做準備的投資工具。剩下的,就只是選擇「長期績效表現較同類為佳」的標的而已,並不需要時常改變投資範圍、區域或產業。
至於國內近年來相當熱門的「高殖利率股票」與「月配息基金」的投資,在「沒有永遠長青,且年年都會賺錢企業」,以及「月配息有可能吃到本金」的大前提之下,我個人其實是持「部分保留」的態度。甚至與ETF相比,真的還是比較建議:直接選擇配息或不配息的ETF。
理由主要是因為:ETF的標的會隨時更換,所以,雖然買ETF也可能有「下市(別懷疑,當發行機構認為ETF「需求不足」的時候,也會主動讓其「下市」)」的風險外,但只要基金持續存在,就不可能發生像單一公司股票「變壁紙」的風險。
書籍簡介
書名:錢難賺,退休金別亂擺
作者:李雪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07/18
作者簡介
現職《聯合新聞網》、《商周財富網》、《Yahoo奇摩》專欄作家,專職財經與醫療保健相關寫作。曾任《錢雜誌》、《商業周刊》主編、聯合理財網eMoney製作人、《Smart智富月刊》特約資深撰述、《iThome》電腦週報「CIO觀點」專欄特約撰述及《康健雜誌》專欄作家,主跑個人投資理財新聞20年,路線包括:銀行往來、股票、外匯、期貨、保險、基金、房地產、節稅、個人綜合理財規劃等,以及醫療保健議題。
擁有壽險、信託業務、理財規劃人員、投資型保單、產險、證券高級業務員、期貨業務員、外幣保單等相關證照,目前擔任多家財經雜誌的特約撰述,從事相關文章與書籍的寫作,並獨立經營「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臉書粉絲團。
作者簡介_李雪雯
現任《聯合理財網》及《Yahoo奇摩》專欄作家與自由媒體工作者,擔任多家財經與醫療保健雜誌、手機APP新聞台的特約撰述,並從事相關文章與書籍的寫作。著有《聰明使用信用卡》、《理財專員不告訴你的40件事》、《好險,你一定要知道的保險知識》、《聰明買對健康險》以及《錢難賺,退休金別亂擺》等14本書。
臉書粉絲專頁: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