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飛官退役,29歲身價破千萬。認為一般人要致富只有三步驟:一、紀律儲蓄投資,二、提高收入,三、風險保障規劃。而創業家們要成功也是三步驟:一、找到對的夥伴,二、接受失敗並改進,三、謹記B-I三角形。
不知道各位家中2、30年前有沒有買房?站長分享自己父母經驗:
23年前,父母買在桃園同德七街(豪情X家,鄉土劇名的概念),41坪預售屋含車位,總價500萬,當時出租1萬/月
23年後的今天,出租1.5萬/月,房價來到800萬,價差300萬
簡單概算收入就是:1.25萬x12月x23年+300萬=645萬
扣除房貸利息、稅金等等,也幾乎賺回一間成本了。而那些買在大安區、信義區的朋友
23年下來,翻的大概是四間成本。
有沒有一種「如果是我,早知道就多買幾間!」或是「可惡!爸媽怎麼當時不把買房當買菜買!」的想法?
結果,站長父母第三年就把房子賣掉了,還倒貼20萬。咦咦咦?為何?
因為20年前的金融背景,和現在完全不同,20年前銀行放貸成數很低,利息又非常高,父母當時買預售屋,銀行只放貸70%(現在放貸90%),年利息是10%(現在利息2%),所以自備款就準備了150萬(現在自備80萬)。
房貸3.3萬/月(現在3.6萬/月),扣除房租還要倒貼2.3萬/月,加上有房客擺爛,收租不成,入不敷出,只好快速賣出。
結論,20年前房價低,但持有成本卻很高,20年後要享受到果實的,也要能熬過那段日子,更何況中間歷經幾次金融風暴,房價起起伏伏,有人股票跌個幾塊就嚇到閃尿,房價一口氣跌個幾十幾百萬,不全上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