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換了位置換腦袋,當了人父以後,消費的心態與抉擇也開始改變。買車決策的轉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前年輕不懂事,買車只想要省油、大空間、高折價,當家庭有新生命誕生時,開始重視生命與安全這種老掉牙的事情。
安全原本是購車的人應該關注的事情之一,不過我們在消費的時候,會受到太多老一輩的成見、電視媒體輪播的廣告、親友的熱情推薦與銷售業務的話術等等因素干擾,而無法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我最近也正在看車,由於是家裡第二輛車,我的選擇彈性很大,到底該買一台小型代步車?還是一台休旅車或是一台MPV?從國產車到進口車,有很多的車款可以選擇,這時候就遇上了選項太多的困難。
買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遠比買到別人說好的東西還更重要,於是乎我開始看車、做功課,研究相關的規格與資料。我開始以「安全」,作為我購車的主要方向。
銷售人員的話術
不知道為什麼,在台灣,當你想要開始找比較安全的車子的時候,往往會受到不少迷惑。你看著電視廣告說「車子是家庭移動堡壘」「滿載幸福的一家人」「新好男人的最佳選擇」這些暗示幸福、安全等等的標語,早在國外行之多年的新車安全測試,因為台灣政府沒有相關規範,你無從得知台灣每款國產車的撞擊結果,以及安全強度。
再來就是當你訴求安全的時候,業務員往往告訴你「車子不是買來撞的」「那種車禍什麼車都沒用,為什麼要更多氣囊?」「自己慢慢開車小心駕駛就好了」「99.99%的車子是開進回收廠壓爛的」這些話術相當無良。如果這些是事實,為什麼每天都有交通事故上演?為什麼全世界還要推行汽車撞擊測試?路上還是有那麼多酒駕跟亂開車的瘋子會去傷害別人?
說到安全的時候,很多業務員也會去說,國產日系車高保值、高妥善率,比安全更重要。他們說得有道理,不過這是有代價的,高保值表示你如果想買中古車會比較貴。高妥善率,往往是過度保養、超額維修、預防性提前更換零件的結果,消費者其實自己掏腰包花錢在養車子的妥善率,自己不知道還以為車子品質好,你若不去原廠保養,車商就用會喪失保固來限制你。
有時候你不能全怪業務員,大家心裡頭都知道氣囊與安全配備很重要,因為拔氣囊是總公司的政策,業務人員為了業績當然只能配合,在市場想辦法生出各種行銷話術。所以,我決定不理會那些銷售話術,開始用自己的辦法來選出相對安全的車種。
安全配備的意義
汽車的安全配備一定是買來備而不用的,沒有人想發生意外,但人生總有意外,那些偶發的特殊狀況,是我們要克服的目標,而不是一直拿運氣或僥倖來告訴自己,安全不重要。車用的安全配備跟買保險不一樣,一個人買保險的時候,並不能降低他本人的死亡率,但是汽車的安全配備往往被證明,具有提高生存率或是降低意外發生機率的直接效果。就是因為可以直接影響意外發生機率,所以安全配備更是多多益善的裝備。
一般人用車習慣大概是8年10年才要換車,可是汽車的安全配備無法後期加裝,你現在不選有安全配備的車種,等到幾年後裝有安全配備的車款滿街跑,你以後想要賣車,價格一定更差。車商現在送你的影音多合一系統、氣氛燈、LED頭燈、更大的輪圈、空氣動力套件等,這些以後要加改裝幾乎都沒有問題。買車實在不應該忽略內在,而一直追求眼睛看得到的表面。
所以我想,何不自己建立一套評估系統來分析現有車款的安全強度?
開始當鍵盤試車手
我們在投資的時候,經常要把不同公司拿來比一比,比財務指標、比籌碼、比價格、比競爭力、比熱門程度等等,在這些無法直接量化的項目中,我喜歡採用星等或是給分的方式,列表來比較不同公司之間的相對強度。所以,我把類似的方式套用到買車上,為各位來分析台灣現有熱門車款的安全強度。
我先設立幾個關鍵觀察指標與評分方式:
1、氣囊數
由於台灣法規的標準是雙氣囊,所以:
兩顆氣囊我給0.5分
三、四顆氣囊給0.75分
五顆氣囊以上就給1分
2、循跡防滑
這個是歐洲與美國新車必須強制裝備,而台灣尚未導入,所以有這項功能的給1分。
3、自動剎車
自動剎車已經是2016歐洲NCAP的新標準,沒有自動剎車功能的車款就不能得到五顆星的評價。自動剎車的類型很多,各車款的運作方式不同,但是只要有的,我也給他1分。
4、跟車巡航
這是定速巡航的進階版,定速巡航時前方降低車速的時候,車子會自行減速,維持安全距離。有這個功能的我也給1分。
5、其他
我選了幾個我覺得相對重要的安全配件,環景系統、斜坡起步、車道偏移警示、盲點偵測、停車輔助這幾項功能,只要有一項就給0.25分,超過四項最高還是給一分。
我曾經一度考慮是否要拿歐洲NCAP碰撞5顆星,或是美國IIHS的Superior碰撞評鑑拿來當成得分標準,因為這是多數人會考量的點,這樣會讓進口車的基準點比國產車來得高一顆星,更拉大國產車與進口車的分布差異。但台灣沒有像國外一樣的碰撞測試機構。
有許多進口車,一跑去「落後國家」規格就變差。例如Skoda Fabia在歐洲型錄後保桿內有防撞鋼樑,台灣的版本就自動拿掉,要自費才能加裝。還有TOYOTA的休旅車RAV4號稱通過美國IIHS測試,但是有人發現台灣的版本少了IIHS小面積碰撞測試駕駛座的防撞鋼材。
最近Nissan Murano在東協NCAP撞擊測試僅得兩顆星的報導,Nissan Murano在美國IIHS的2016得到5個G(good)的成績,獲得2016 TOP SAFETY PICK+的推薦,到了東南亞自動降級到不及格的程度。這告訴我們外觀看起來一模一樣是一回事,汽車的內在與安全又是另一回事。有鑑於此,我就把國外撞擊成績暫放一邊,忽略車體本身的鋼性,單就進口車與國產車安全配備的部分來比較。
由於車款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每一種車又有不同售價與規格,我最後採用100萬以內小型車,130萬以內中大型房車,150萬以內休旅車這樣的分級,來幫助你尋找安全優先的車款。
接下來就是瘋狂的查資料與比對的時間,再來一一製成XY散布圖,當然這工作是筆者的事,讀者只要繼續看結果就好了。你可以從我做出的圖表,找到價格與安全評分找到相對價格較低,安全性較高的車種。
小型車的安全評鑑成果
當我們把車款安全得分與價格畫成XY散布圖的時候(見圖一),可以看到圖形上方,就是在相同價格中,相對得分較高的車款。這時候可以得到Morning 55.9萬、City 58.9萬、City 62.9萬、Citigo 62.8萬、Fiesta 64.8萬、Mazda2 64.9萬,Smart for two 66萬、Luxgen S3 68.9萬這幾款車在相同價格內,安全配備完勝台灣人愛買的Yaris、Vios、Livina、Colt plus這幾款50萬到70萬之間的平價國產車。
圖一:台灣小型車安全評分與價格分布圖(本研究製)
圖片放大
原因在於以上安全車款氣囊數都比這些熱門車還多,而且都有循跡防滑或是其他輔助系統。其中Luxgen S3頂規版本,因為有六氣囊、循跡防滑、環景、斜坡起步、盲點偵測等輔助系統得到了小型車最高分,其次兩分以上的Mazda2、Fiesta、Smart、Fabia、PriusC也都有六氣囊與循跡防滑等裝備可以保護車主。
中大型車的安全評鑑成果
再來就是中大型房車,一點也不讓人意外(見圖二),圖表最上緣分別是Focus 64.5萬、Focus 66.9萬、Mazda3 66.9萬、S5 71.9萬、S5 80.9萬、Mazda3 87.9萬、Focus 89.9萬、Mazda3 93.9萬、Prius 109.9萬、Mazda6 116.9萬、Mondeo139.9萬這幾款是相對安全性高的車種。
圖二:台灣中大型車安全評分與價格分布圖(本研究製)
圖片放大
台灣熱銷的Altis低規、Big tiida低規、Lancer低規、Sentra低規、Camary低規與TEANA低規,都是安全裝備最少的車款,就算想要加錢選購高階車種,也不是划算的選擇。因為別的廠牌早就已經把安全配件當成標配。
休旅車的安全評鑑成果
休旅車的模式就與房車差異很大,因為這個市場一向很競爭,早期是由Honda主導,不是由目前台灣的三大車商長期寡占,後來廠商百家爭鳴,特別是TOYOTA進口RAV4之後,它的中階版本的安全配備就到頂,終於追平CX-5或CX-3的安全水平,加上品牌光環與傳統民眾的喜好,搖身變成SUV龍頭車款。由於龍頭廠商自我要求,競爭廠商仿效等市場效應,台灣休旅車的安全規格與價位相對集中在兩分以上的等級,不會像其他房車市場,好壞落差又大又發散,也不會有某些品牌特別低規的狀況。(見圖三)
圖三:台灣休旅車安全評分與價格分布圖(本研究製)
圖片放大
跟之前一樣,我們來列出安全配備相對多的車款,Ecosport 69.9萬、Ecosport 74.9萬、Vitara 76.8萬、CX3 77.9萬、CX3 88.9萬、Outlander 96.9萬、Outlander 106.9萬、Kuga 119.8萬,這幾款都是相對安全配備豐富的休旅車款。特別是Kuga頂規,每一項高檔車才有的安全功能幾乎全部安裝,可謂誠意滿滿,甚至專業車評還戲稱,「到了Kuga頂規你還挑,你沒有車可以買了」這樣恭維的戲謔。
反而是熱賣的RAV4、CR-V、HR-V等車款安全配備相對比較普通一些,可是還是有兩分到三分以上的裝配水準。台灣休旅車的安全配備加裝率是相對高的,休旅車市場沒有像房車市場那樣,熱門車種竟然全部都是安全配備最低階的「詭異情況」。
七人座家庭車的安全評鑑成果
圖四:台灣七人座安全評分與價格分布圖(本研究製)
圖片放大
由於iMax、Grand Livina、Mazda5、Wish等車種陸續停產,台灣的七人座車款選擇並不多,目前兩百萬以內是由SUV的5+2車型與MPV的正7人座兩種車型組成,買這種車主要都是像我一樣的家庭成員,或是商務接送使用。
這種車款由於競爭太少,主動安全相對也不強,這也是不合理的地方,如果是接送小孩與自己爸媽,應該要更重視安全才對,但除了M7、Odyssey與CX-9以外,其他車種的主動安全其實乏善可成,只比小型車好一點而已。其中Previa 147萬款只有兩顆氣囊,我不是很理解車商把安全配備差異化的真正想法,特別是這種價格很高的家庭車或商務車卻只有兩顆氣囊,那些商務乘客或是老闆們知道自己租用的通勤車,可能只有2顆氣囊嗎?除了逼消費者買頂規,難道沒有更好的理由與做法了嗎?
如果是我,我認為其實再一、兩年主動安全配備就要普及了,我會建議現有的車先擋著用,反正都是兩顆氣囊,車子小一點也比較不需要盲點偵測,等到有自動剎車與巡航跟車系統都裝配的時候再買給家人乘坐吧。
所以,我還是要強調龍頭廠商的帶頭效應,因為行政院、交通部不想管,立法委員交通委員會不想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民眾向廠商不斷反應與要求加裝安全配備的需求,才可以導正國產車安全配備過於低落,高傳真喇叭支數比氣囊顆數還多的狀況。
台灣車市的扭曲
自由市場聽起來很美好,但是一個缺乏法律規範加上資訊不對等的情況,市場就會失靈。好比是你買房子買到偷工減料的漏水屋,買車子買到拔氣囊偷配備的國產車,吃東西吃到黑心油毒澱粉。一般平民老百姓為什麼不生氣呢?賺錢不容易,生命又更可貴,你為什麼還要傻傻買他們的產品呢?
同價位裡馬自達的安全配備都給得最豐富,歐系車則安全不分等級,不管價格安全配備都一致標配;反觀國產車安全配備給得最吝嗇,國內的日系國產車都在相對低配備的位置,
TOYOTA已經給得少了,NISSAN、Mitsubishi給得更少,諷刺的是這三家卻是台灣三大車商。在政府沒有適當規範、消費者盲從心理、加上車商行銷伎倆,拔氣囊、偷配件已經是國產車的標準營運模式,安全越低的車種賣得越熱門,這實在是荒唐到足以揚名國際的事情。
台灣日系車通常都是安全配備隨著車價每10萬一個等級在增加,也就是你要多花10萬元加一些其他不是很重要的配件,才可以多一項安全配件,像熱門新車Sienta,它在日本賣的是經濟與便利的組合,到了台灣國產化以後,7人座要79.9萬卻只有兩顆氣囊,六氣囊版本高達95.9萬,差了16萬元,多塞了LED燈、電動滑門、大一吋的輪胎等等非關鍵的配件,這是一台訴求七人座車種該提供的安全內涵嗎?歐系進口車種則幾乎是把多數安全配備當成標準配件安裝在自己車系當中。
結論
現階段概括而論,如果你重視安全性又希望妥善率高一點,日本進口的馬自達低規車款通常是高CP的好選擇,如果你想要鋼板硬安全性也不差,歐系車福斯、斯柯達(Skoda)可以挑到不錯的選擇,雖然有很多人認為進口車保養比較貴,可是歐系車是滿萬才保養一次,保養次數比日系車每五千一次還要少。如果你想要買國產車,也喜歡玩高折價的遊戲,那可能只剩下福特的車款才讓人覺得夠放心。
近期Lancer Fortis已經推出加2.4萬升級7氣囊、車道偏移、撞擊警示的車款,可見主動安全的加裝真的不貴,成本也有限,車商不是不能,而是不為。有更多消息指出,2017下半年Tiida、CR-V、Mazda2等車將陸續改款,都可能會加裝新式的主動安全,而Suzuki new SWIFT、IGNIS也可能全搭配主動安全進口來台,連韓國KIA都突然發表了裝有自動剎車系統的第三代新款Morning,台灣國產可能於2018年跟進。
我認為尤其是小型車,自動剎車這項主動安全特別重要,因為電腦踩剎車比你快,遇上事故立即降低速度,絕對是保命的第一關鍵。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才剛買某個手機或3C產品,馬上新一代更好的產品就發表上市,心裡頭想著「早知道就晚一個月才買」的扼腕。全球車市正在因應新法規而變化,主動安全正在如火如荼的上市,別傻傻地買到舊車款,一落後就落後8年10年了。
不管你支持哪個品牌,對於安全的要求,消費者目標應該要一致,也是不分你我的。國內車市是否可以走出那種拔氣囊偷配件又低安全的老路,其實靠的是各位消費者,如果大家都願意強調安全配備的重要性,去跟車廠反應,打電話或是去網站留言,非六氣囊、循跡防滑、自動剎車不買,車商就會把氣囊與配備裝上去。無論如何安全配備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聰明的你,是否也開始改變購車的想法了呢?
如果你現在開的是舊款車種,還沒有要換車,也不要過於操心,其實還是有很多基本的道路規則是不分新舊車的,例如不要酒後駕車、不要疲勞駕駛、不激烈駕駛、雨天放慢行車速度、前後避開大型車、正確更換剎車來令片,輪胎去外面換好一點米其林或是德國馬牌的輪胎等等,安全駕駛才是回家最近的路。
最後,買車當然是相當個人化與個性化的事情,評分標準也只是其中一種觀察的角度,我不是說你非最高分不買,但也不要傻傻因為預算而買最低分的車種,那其實是損人不利己還鼓勵廠商賣爛車的行為。2017年你買車是買老一輩的成見?還是買砸錢打廣告的大品牌?還是仔細思考選擇具有安全性的車種?就看讀者自己的想法囉。
文末附上四張總整理的評分表,讓讀者可以自行查詢是否有誤。(表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