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xl_36661579
圖片放大
賺錢是衡量能力的指標?
老師你好,我半年前剛從英國拿到碩士學位回來台灣,原本抱著極大的理想,也順利進到第一志願的公司上班,雖然薪水只有28K,但我相信在這家公司能實現我的夢想。沒想到半年來,我幾乎做盡所有打雜、跑腿的工作,卻一點成長和學習也沒有,感覺一事無成就算了,還要負擔高價的房租,每月存款寥寥無幾。反觀當初留在國內直接就業的大學同學,因為工作年資較長,薪資高出我許多,有些甚至準備晉升主管職。就連我出國前才提出分手的前男友,都存到結婚基金準備成家,而我卻連就學貸款都沒還完。這一切值得嗎?我不禁在想。所有的夢想,在缺錢的現實下,彷彿都要化為烏有了。~Stella
Stella的問題讓我想起一個畫面。
那是除夕夜,老家熱熱鬧鬧地迎回許多返鄉的孩子,祖輩級在高堂上等著孫兒來拜年,發放壓歲錢。小孩們懷滿正紅色的錢袋蹦蹦跳跳離去,彼此巡看的不是紅包袋裡裝多少錢,而是紅包袋上的可愛圖案。
父母就不一樣了,拿到紅包一定先言謝,待四處無人時才檢視紅包裡頭多少錢。接著把鈔票從紅包袋裡抽出來,思忖該回包多少才合理。偶爾還會聽到長輩們討論:「那個誰誰誰今年包得比較少,應該是沒賺錢。」「那個誰誰誰賺那麼多才包這樣而已,真的很小氣。」
此外,在某些感情要好的成年兄弟姊妹之間,也存在有趣的現象。那些經濟較寬裕的,會透過發比較大包的紅包給其他姪兒,資助手頭較緊的兄弟姊妹,藉由這種「不明說」的體貼來免去某些尷尬。常用的理由不外乎是:「今年上國中了,姑姑包個紅包給你註冊,記得好好念書喔。」「考上大學了,來,叔叔給你個紅包,去買一台機車。」
漸漸地,每長一歲,我們似乎就更懂得金錢的重要性,但由於金錢往來過程中「不明說」的隱晦,讓它在意識上形成一種黑暗、汙染人性的聯想。於是,有氣節的君子要能「不為五斗米折腰」,有德之士要「視金錢為糞土」,有錢人最常被譏笑的是「窮得只剩下錢」。而許多父母教小孩「摸了錢之後要洗手」,或許就因為我們想像那些鈔票銅板曾受過許多不乾淨的對待。
工作薪水不如人,是沒自信還是沒「賺錢」?
即便人類在意識上排擠金錢,潛意識卻又不自覺認同金錢的隱晦意涵,可以用來比較與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和權力。
所以,再回到Stella信裡的狀況來看,或許比起「缺錢」,前男友要結婚、就學貸款沒還完、同學比她事業有成、高學歷卻淪為雜工,這些才是她真正在意的現實。
當然,完全不跟人比較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讓人感到痛苦的癥結,往往是因為我們太習慣用薪資福利、名片上的職位等表面資訊來判斷,於是只聽到別人好的部分,就誤以為這可以成為衡量幸福的指標,並用此來質疑自己。事實上,這是因為對自己沒有自信,所以在與人相較之前,心就已經在動搖了。承認這點之前,我們實在很難堅持夢想,對工作甘之如飴。你可能還會想,就算承認了,又能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