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考驗》一場投資「80%機率賺4千」和「確定賺3千」,你選哪個?

作者擁有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公益/私益信託設立諮詢,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聯絡信箱:jose.b123@gmail.com
網站:https://ifacfp.com/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壘球 棒球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最近金融消費市場真的是相當熱鬧,從保本基金保單,到現在有保險公司陸續推出月配息型保單,形態真是越來越多元,也顯示保險公司希望搶食客戶投資資產這塊大餅的野心。

以前想到要投資基金,客戶最習慣的應該還是在銀行的通路做定期定額或單筆投資,保險公司雖然也早就推出投資型商品,但是因為前五年扣除的費用高達150%以上,讓不少客戶望之卻步,後來雖然有變額年金等每年僅扣除3%費用的商品出現,看起來費用較為合理,基金檔數有的一張保單內400多檔,到700多檔都有,一年也提供免手續費的至少6次轉換,看起來條件都還不錯,卻一直沒有造成銷售熱潮。

主要的問題是出在產品本身,包括:

1. 業務員無利可圖,保險公司收取每年3%的費用,分到業務員手上可能拿不到0.5%,對於習慣拿到30%、40%以上佣金的業務員來說自然沒有吸引力,除非是客戶的累積資產已經達到相當的規模,否則單靠這樣微薄的佣金很難生存。

2. 動輒幾百檔的基金,對一般業務員本身是一項困難的挑戰,如何為客戶做基金篩選、資產配置等都是一大問題,專業上就是一大考驗,也因為這類商品的叫好不叫座,可能保險公司才會另起爐灶,推出保證保本與月配息等投資型保單來吸引客戶。

固定收益型態商品一向是最受國人青睞的投資工具,從以前的配息高收益債基金大賣,到最近的保證保本基金保單熱銷。有趣的是,不管是保本或是月配息保單,在投資行為上都是一種風險趨避的行為,在行為財務學上,傳統的財務理論假設投資人都是理性的,因此有所謂的效率市場假說,此理論是建立在以下的三個假設下:

1. 投資者是理性的,因此能理性地評估證券(投資工具)的價格。

2. 即使有些投資者是不理性的,但由於他們的交易是隨機的,所以能抵消彼此對價格的影響。

3. 若部分投資者有相同的不理性行為,市場仍可利用「套利」機制使價格回復理性價格。

但是後來發現,其實個人在做投資決策時,並不是如傳統財務理論般的假設,反而是常常不能充分了解到自己所面對的狀況,通常會有認知的偏誤,也經常會以經驗法則或直覺作為決策的依據,反應在投資行為上,就會有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的現象。

Kahneman & Tversky後來在他們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中有描述了此種現象,此理論以三個效果來解釋一般人在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行為。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