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不是越多越好,買錯了保險比不買保險還糟糕。在「保險大不同」網站中,整理了醫學以及官方資訊,並且用條款、法條的層面,為讀者分析各種保單的適用性。
原本只是因為家人發生重大變故而研究了好幾年的保險,後來在親友的力邀之下加入某保險公司,但接觸舊保戶時,發覺怎麼大家都買保費高保障低的商品?
『保險應該要用小錢換取大保障』
『保險應該要優先保障較大的風險損失,再考量較小的風險損失』
因此決定轉進保經業,並利用時間去進修法律、條款、核保、理賠、醫學等相關課程,期望有更多的能力幫助大家。
網站:保險大不同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nsuranceFact
然而保險從業人員既然口口聲聲表示從事的是一個幫助人的事業,那麼更應該秉持高度的道德標準,依照客戶的經濟與家庭狀況,引導客戶規劃適當的保險商品。但是這個案例我只看到「掠奪」二字,是一個將客戶資產掠奪到自己口袋的殘酷案例,知名導演吳念真曾說過:「所謂真正的知識份子,是將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知識比他低的人,而不是反過來利用知識,去掠奪知識比他不足的人」,當「幫助他人」成為單純的口號,成為掠奪的話術時,又如何能有立場說自己銷售的是保障、銷售的是安心?
不過故事還沒結束,當我收到這封求助訊息後,我全心全意地將所有保單的條款與保障內容一一匯整,花費整整三天的時間,有保價金的壽險與儲蓄險,建議他們辦理「減額繳清」,盡可能讓先前已繳的保費不要白費,只有近年才投保的保單以及無法減額繳清的才建議直接解約,終於讓保費降為1/10(約年繳40多萬),但卻因為媽媽一句「捨不得」而作罷,讓我感到十分無力與無奈。
其實這並非單一個案,只是因為保費高得嚇人才讓我印象深刻,事實上我常遇到保費佔據家庭年收入大半的案例,而這些人往往已經開始認識到自身保障不足,但礙於原有保費已經過高,不知如何下手才來求助。只不過很弔詭的是,很多人明明清楚唯有處理原有契約,才有改善的可能性,卻總是滿心期望有人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讓原有的保單不要變動(尤其是終身險),但又可以降低保費、舒緩家庭經濟壓力,卻又同時能提高保障、填補家庭尚餘的風險缺口,而當發現我只能建議異動那些貴得嚇人的終身險時,馬上就陷入無止境的考慮迴圈當中了。
但我也能理解這些人的心理,人都不容易承認自己的錯誤,尤其是跟錢有關的事,我也曾經投保過一張住院日額1000元卻要價2萬多元的終身醫療保單,我也依然考慮到第11年度才解約,自然也是因為捨不得先前已經繳交的保費,但其實這是一種「沉沒成本謬誤」,指的是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時,不僅會看這件事會為自己帶來的好處,也會沉溺在過去已投入且不能回收的成本中,而做出不理性的選擇。
後來解約空出的預算不僅為自己、也為家人提高更多的保障,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因為每年收到繳費通知書,想起這份保單的保障內容又讓自己感到不開心,反而還有點後悔決定得太晚。同樣的,我也希望閱讀此篇文章的各位,能夠透過這些案例體認到「保險是要用來保障家庭經濟風險」,當你的保費過高造成家庭的壓力,或因為購買不正確的保單造成沒有餘力填補缺口,那麼就應該當斷則斷,否則不僅不能保障你的家庭,反而會演變成家庭的催命符。
延伸閱讀:網壇之光謝淑薇的血淚告白:買錯保單差點讓我們「家破」,賣保單的業務卻已買了新房子
作者簡介_保經阿志
保險不是越多越好,買錯了保險比不買保險還糟糕。在「保險大不同」網站中,整理了醫學以及官方資訊,並且用條款、法條的層面,為讀者分析各種保單的適用性。
原本只是因為家人發生重大變故而研究了好幾年的保險,後來在親友的力邀之下加入某保險公司,但接觸舊保戶時,發覺怎麼大家都買保費高保障低的商品?
『保險應該要用小錢換取大保障』
『保險應該要優先保障較大的風險損失,再考量較小的風險損失』
因此決定轉進保經業,並利用時間去進修法律、條款、核保、理賠、醫學等相關課程,期望有更多的能力幫助大家。
網站:保險大不同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nsuranceF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