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大家在探討定存股的時候,是否曾想過,是因為過往業績很好,所以公司才有辦法配息給股東。而大家卻用「配息多寡」去評斷公司的價值,這點就非常有疑問了。
例如像巴菲特職掌的波克夏公司(股票代號:BRKB)根本從來不配股息,因為巴菲特認為好的公司應該要不斷為股東賺取更多股東權益,只要業績好,股價自然就上去了,股東當然也就享受到資本利得,這是很自然而然的道理。
相反的,我們看看台股市場,由於這十年來興起的定存股風潮,甚至有部分的黑心董監事利用這點,來騙市場投資大眾。
常見的作法有二:
第一、左手發股息給股東,然後營造高殖利率假象。接著右手去舉更多債務,充實帳上現金
這樣子的作法也能年年穩定發息,但這樣的挖東牆補西牆一定會體現在股價上。所以投資人會發現股息殖利率高,但股價還一直緩跌!還搭配一點反彈讓你有希望。
第二、把業外的收益大舉認列,例如賣土地、外匯損益
帳上的EPS很好看,股息也能配發,但是隔年無法維持,股價從頭到尾就炒這麼一小波。過了這村沒了那店,看殖利率去買的人,當然是套定了!
定存與定存股確實不同且差很多
經濟越不景氣,中產階級對於僅有的一點資產更是害怕不見,而銀行一年期定存利息只有1.2%,100萬存一年只有1萬2千元。
這時候就很容易對定存股感興趣,只要賺個5%或4%,應該很容易吧?股息連續都配三年了,應該很穩吧?其實這些想法都只是反映你內心的「恐懼」,你害怕股票的風險,但是又不甘心只賺銀行定存的1.2%。而投資大盤ETF又覺得賺太慢,或者說台股大盤現在8000點,台灣50買了萬一套牢怎辦?
事實上,你買的定存股--就是股票。銀行定存你可以隨時解約,風險是零。但是股票你一買進,你就絕對有風險。
定存股不是不能買,而是你要認清一個本質,先有業績還是先有股息?
公司買進後不能不管業績與展望,問問自己你買的到底是定存、股票、還是名為定存股的慢性毒藥?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記點讚分享給更多朋友這個資訊,定存股文章,我們有機會再討論!
[快速結論]
一家公司的好壞,不單只是看股息殖利率,這是個參考指標,但絕對不是最終的買進依據!別再逃避投資股票的風險,如果不想面對,定存又有什麼關係?
更多挑定存股的方法:
4個挑「定存好股」的方法!股價跌到「現金殖利率達8%」就買進
新手就用這5招挑定存股》本益比不超過20倍、殖利率要超過4%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迷失在定存股漩渦了嗎?挑選高殖利率的股票不如挑產業護城河強大的股票!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