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資訊

獨家!價格「田來訂」,毛利率是別人逾4倍

它賣肥料 竟賣到變興櫃股后

這家肥料公司一年可賺一個股本,股價直逼四百元, 它的定價邏輯、銷售模式有哪些「異於同業」的地方?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吳正邦的手感能耐,確實是正瀚能走到今日的關鍵之一。若眼光不夠準,一款產品從開發到上市至少八年,一旦市場機會看錯,等於這八年都白費,這將是該公司最大風險。

但從正瀚的故事裡我們看到,追求規模經濟不是唯一的競爭邏輯。即便面對幾千倍大的對手,只要把自己放在最合適的位置,小公司絕對有站上全球舞台的條件。

【延伸閱讀】花8年開發一款商品,但產品一賣30年—正瀚營運模式

1. 鎖定客戶,找產品切點(約1年)
2. 研發產品(至少2年)
3. 與學術單位合作,準備研究數據(需時1年)
4. 申請美國國家環保局登記(最少1年)
5. 找500名農戶試用,拿實際成績向客戶證明(1年)
6. 交由客戶自行實測(1~2年)
7. 產品上市(約可銷售20~30年)

【延伸閱讀】正瀚重研發,營收少、股價衝最高—農業生技同業表現

●公司:正瀚
主要產品:肥料、植物生長劑
毛利率(%):84.38
年營收(億元):5.09
3/8股價(元):383.8
稅後淨利(億元):*2.19
EPS(元):*7.32

●公司:F-龍燈
主要產品:作物保護劑、營養劑
毛利率(%):38.98
年營收(億元):109.89
3/8股價(元):35.8
稅後淨利(億元):-7.47
EPS(元):-3.89

●公司:興農
主要產品:植物保護
毛利率(%):25.55
年營收(億元):177.31
3/8股價(元):14.15
稅後淨利(億元):1.28
EPS(元):0.44

●公司:台肥

主要產品:肥料
毛利率(%):18.39
年營收(億元):174.61
3/8股價(元):46.1
稅後淨利(億元):16.62
EPS(元):1.36

註:營收為2015全年,正瀚獲利為2015年上半年,其他3家均為2015前3季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整理:王毓雯

【延伸閱讀】進不了工業園區,它碰壁超過50次

正瀚的特殊模式,吸引不少名人一探究竟,包括被點名接任內政部長的蘇煥智、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

令人驚訝的是,二○一三年它要回台灣時,竟被五十多個工業園區委婉拒絕,對方嘴上說著「歡迎」,卻又補上一句「但不確定你們能否拿到營業登記證。」

正瀚被拒絕是因當時被認定是農藥公司,直接連結「含劇毒、污染性高」的刻板印象;誤會的產生,是台灣相關單位對農業生技的狹隘認定:凡是對植物起生理作用者,皆為農藥。

但,正瀚從事的是植物營養劑,而不是殺蟲劑,第一金投顧研究部專業協理許志麒曾經到正瀚位於美國加州市區的工廠拜訪,「空氣中沒有異味,工廠排出的水還可以直接拿來灌溉,樹也長得挺好的。」

事實上,農業生技早已脫離「殺蟲劑」的狹隘範圍,擴大到凡是讓動植物增產、提升質量、對人體健康更有益者均在範圍內,同業F-龍燈發言人金保華也說,即便是傳統農藥,全球環保意識抬頭,超過九成毒性已去化。

其實,就連正瀚員工也曾質疑過,正瀚財務經理呂海淋回憶,初期以一股二十五元的價格開放員工認股,但很多人以為「遇上詐騙集團」,象徵性的認購一張、最多的也只認購了十張,就這麼與超過十四倍的投資報酬率擦身而過。

正瀚闖出名號後,順利申請進入中科高等研究園區(僅研發、無量產),兩年後建成,將再招募一百位博士、一百位碩士,強化「台灣研發、美國製造」的模式。

世界在進步,但台灣對農業生技的定義卻還停留在過去,如果再有一家類似正瀚這樣的公司要到台灣,會不會再遇上同樣的難題而打退堂鼓呢?

(文●王毓雯)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