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資訊

「儲蓄險利率2.5%比定存高很多!」保險業務員3套話術,你該怎麼反擊

作者擁有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公益/私益信託設立諮詢,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聯絡信箱:jose.b123@gmail.com
網站:https://ifacfp.com/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從業人員:不用怕繳不起保費, 萬一臨時有急需可以做保單貸款!
客戶:保單貸款利息多少?
從業人員:保單貸款利息不高啊!

實情是:

保單貸款的利息動輒年息5%、6%以上,如果你要借保單貸款來繳保費是相當划不來的,因為你的保單利率可能不到2%。根據2012年台灣地區保險報告(2012 Taiwan Insurance Sector Report)指出:台灣地區保單第13個月的保單繼續率(指既有的保戶持續繳費的比率)為80%,第25個月為70%,往後平均約每年有4.5%的保戶沒有再續繳。

按照這樣的數據推算,終身險保單能持有到滿期,且維持有效的比率只有25%。這麼低的比率可能的因素有很多,如從業人員不當推銷、人情投保、沒有買到合適的保單......都有可能,但在實務上我們碰到不少客戶是因為保費支出過高、造成家庭重大負擔、財務上無法負荷而中斷投保。

銀行、保險、證券業常會有交叉行銷的狀況,如銀行理專向你推銷保單,保險從業人員向你介紹他們金控集團銀行的房屋貸款等。消費者要保護自身權益的方式,除了加強自己對金融常識的了解,最好的方法是讓各自不同領域的金融商品回歸它基本的功能,不要把彼此的功能搞混了:買了儲蓄型保險,期待它像銀行的定存一樣,買了一堆儲蓄險,結果自己的壽險保障額度卻非常低。

因為聽說高收益債券可以月配息,一年可以配到6%以上,於是把銀行定期存款全部轉去購買高收益債券,希望它可以每月領取不錯的利息,卻忽略了它淨值下跌、造成本金的損失,凡此種種其實都是造成金融消費糾紛的原因之一,如果在購買這些金融商品前,已做好完整的財務規劃、知道如何利用各種不同金融工具來完成你的財務目標,當面臨是否購買金融商品時,你會根據是否可以符合自己的需求來做選擇,而不是完全根據金融從業人員的話術或行銷資料來做判斷,發生買錯商品與產生消費糾紛的機率無形中會降低很多。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從保險申訴率看如何避免保單糾紛

延伸閱讀:「這張6年期儲蓄險,報酬率有3.26%耶!」事實:照這種利率,1百萬變2百萬要花70年!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