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畢業,研究興趣在企業評價、智慧資本及策略;目前擔任新創企業的網路編輯。
但是 IPC 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Industrial 這個字意謂 IPC「把一件事情做好、做滿」就好,例如前面提到的生產線控制、或醫療機器人所需要的手臂控制,相對之下不需要像一般 PC 一樣「樣樣精通」、只需要把「特定任務」完成就可以,如果明白這個原理,我們就可以理解 IPC 的基本性能、相容性其實跟一般 PC 差不多(甚至更低)。
但 IPC 相對之下需要更高的穩定性及可靠性,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不能當機」。如同前面所述,IPC 通常是針對特殊情況設計的,這意謂每個顧客都需要客製化的產品(包括硬體及軟體)、而同一顧客也有可能因為運用情境不同而有不同的 IPC 需求。舉例來說,在某些工廠運作的 IPC 可能就要更重視散熱、有的則需要防塵防水防靜電等處理。
IPC業者的存在價值也因此產生了。
而這些嚴苛的要求,都不是顧客自己去光華商場買一些零件就能達成的,想要讓 PC 變成電競專用,可以去買更好的主機板、獨立顯卡來組裝,但想要讓生產線 24 小時完全不出差錯地運轉,就沒辦法這麼容易做到了,這也是所謂主流 IPC 廠商創造價值的主要來源:做系統整合。
要把系統整合做好,需要的不是硬體規格的提升再提升,而是深入去了解顧客目前的需求、以及預測並規劃未來 IPC 的應用場景,也就是說要想辦法提供顧客一整套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只是賣一台又一台的工業電腦出去而已。
下面這張圖是國內最大的工業電腦業者研華科技(2395.TT),於 2014 年報中揭露的組織架構圖,我們可以看到它是一矩陣式架構(Matrix Structure)的企業組織,以各個「事業群」(工業自動化、網路通訊、智能系統、智能網通......)作為運作的核心,而這些事業群的分類其實也代表著研華目前在服務哪些種類的客戶:
而我們同樣可以從研華的 IPC 同業,包括凌華科技(6166.TT,第一張)以及瑞傳科技(6105.TT,第二張)的組織架構圖中看到一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