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aniel Bernoulli公式中,就告訴我們常常在做行為決策時,錯估獲益的機率與獲得益處的價值,而沒有辦法做出理性的判斷。
商人就是要你不理智
商人巧妙把這些運用在商品行銷上,例如某國外品牌化妝品,一組保濕美容液組原價近萬元,平日頂多打9折,你從來都捨不得買,突然間你在百貨公司周年慶的DM上,發現它居然下殺到5折,只要5000多,你於是瘋狂搶購,刷卡把一整年份需要的量都買下來了,因為你把現在的價格跟以往的價格做比較,就容易得到這樣的決策。
周年慶結束後,你可能無法在下個月完全付清信用卡帳單上的金額,於是變成你要為沒有付清的餘額負擔約19%的利息。你從價格上賺取到的差價,後來完全吐出來去付銀行利息可能都還不夠。
而化妝品進口商則為了成功的行銷策略開香檳慶祝,他們旗下品牌的化妝品平常訂價都很高,而且很少下殺促銷,為的就是要塑造消費者高品質、高價的印象,等到百貨公司周年慶時再下殺至5折,讓消費者用過去的價格資訊做比較,就會覺得買下他們的商品非常划算。但也許5折才是他們應該賣的正常售價,因為平常都維持高價,所以銷量普通,但百貨公司一檔周年慶下來的業績,可能就佔他們全年業績目標的一半了。
省錢反而花更多錢
另外一個例子可能是你每天都會碰到的。
當你走進超市想買衛生紙時,幾種品牌擺放在一起,一串標價從125元到139元都有,其中,居然有一個牌子只賣105!你很高興拎了就去結帳,回到家仔細看衛生紙外包裝的標示,才發現每包只有100抽,而其他牌子都是正常的130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