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每月自提6%薪水還不夠!想爽爽過退休生活,就要買這兩支ETF

作者擁有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公益/私益信託設立諮詢,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聯絡信箱:jose.b123@gmail.com
網站:https://ifacfp.com/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來源:aag_photos@flickr,CC BY-SA 2.
圖片放大

台灣關於退休議題的研究報告,很多都以行銷為目的,很難從中真正了解到國人的退休規劃、對退休準備如何。美國有份退休信心調查,或許能讓我們做為參考。

下圖為美國民眾自認已準備多少退休金(這金額是員工自己的儲蓄與投資,不包括雇主提供的確定給付的退休金金額),分成有退休規劃者與沒退休規劃者,可見兩組答案有明顯差異:

至於退休金應準備多少?有近半數(46%)覺得至少要準備500,000美元以上才能退休。而有計算過退休花費的人中有29%認為需要準備1,000,000美元以上,沒計算過退休花費者,這個比率只有12%。有計算過的人似乎對退休後的生活較有信心,有33%說有信心可以過舒適的退休生活,沒有計算過退休花費者,這個比率只有12%。

雖然美國生活水準、基本生活開銷費用和我們不盡相同,但從這些數據還是可以找出一些共通點,可以讓我們再做思考:

1.退休年齡是否都是65歲?

因醫療進步、人類壽命逐漸延長,以往估計退休後餘命尚有20年,現在可能延長為30年,甚至更長。更長的餘命,意謂退休金必須準備更多,退休前所做儲蓄與投資都須更加謹慎,以免退休後發現退休金準備不夠用。

2.船到橋頭不會自然直,趁早為退休做規劃

我們通常把退休生活需求想得太簡單,退休前每月生活費若是5萬,退休後一定會減少,可能3萬就夠。但生活費降低,醫藥費、看護費用卻增加了,這兩項開銷可能都高過於退休後生活費的開銷,在做退休準備時,你能不把醫藥費、看護費用考慮進來嗎?

2014年8月《遠見》雜誌調查民眾預估退休後每月的生活開銷,竟有36.4%回答1萬~2萬元,29.4%達2萬~3萬元...可見國人對退休後的需求有多麼不清楚,不管是自己做退休規劃或尋求專家協助,都應盡早為退休做好規劃。

3.社會福利可提供退休後主要的收入來源?

台灣目前勞工退休給付有勞保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給付,後者又有新舊制,舊制是按照勞基法,指僱主在員工退休時所給付給員工的退休金,新制退休金是僱主每月按員工薪資的6%提撥到個人退休金專戶的退休金給付。這兩種加起來,在一般勞工退休時所領到的錢算起來,它的所得替代率可能不到50%(指退休後每月所得除以退休前每月收入所得之比率,所得替代率愈高表示退休後可用退休生活費愈多),因此退休金準備還是得靠自己。

即使新制退休金中僱主提撥6%,勞工也可自提最高6%。由於現在保單預定利率偏低,購買儲蓄險也可做為退休規劃選項之一,但全用保險做退休金準備,要付出更多成本才能完成目標,建議還是適度承擔風險,以其他投資工具搭配來規劃,較容易達成退休金的準備。

除了自提6%的新制退休金,你也可以每月固定提撥一部分的薪水,進入一個專門用來做退休準備的帳戶內,利用這個帳戶內的錢做投資,建立你的退休基金。至於投資工具的選擇,建議挑方便做投資管理的工具,如保險公司的變額年金,因為有數百種投資標的(基金、ETF等)可供選擇,方便做資產配置,在同一平台內一年也可以有6~12次免費轉換投資標的的優惠,與分散在多家銀行購買基金的方式比起來,管理上會方便許多。

另外ETF指數型股票基金,也因手續費低及追蹤指數的被動式投資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分散風險及做好資產配置,也適合做為退休規劃的投資工具。如一支全球型股票ETF,就已包含了世界各國的股票,再加上一支以追蹤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績效表現為目標的ETF,就能做好全球股票的資產配置。當然投資策略還是要依照你投資時間長短(距離退休還有多少時間?還是已經退休了?)、可承受風險程度等,來選擇保守穩健等投資策略做投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