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一貶、物價就要漲,當台灣人都傻子嗎?

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新台幣

台幣破32就要漲價,當消費者都傻了嗎?

根據報載,由於近期新台幣貶破32對1美元,造成造成小麥、黃豆、玉米等國際大宗物資進口成本大增,麵粉、沙拉油、水產飼料已醞釀漲價。

這類新聞,真的令人髮指,連記者本身都不查證,似乎與業者合作在帶風向。

報導中引述,根據麵粉工業同業公會估算,以進口小麥一噸4百美元計算,新台幣每貶值一元增加的匯率成本,每噸約4百新台幣,換算每噸小麥可製成32包22公斤的麵粉,等於是每包麵粉要增加12元的成本。

但小麥真的有這麼貴嗎?真的是因為台幣貶值所以要漲價?

讀者只要打開鉅亨網的農產品期貨報價,點選芝加哥小麥報價,把時間拉長到四年,就會看得很清楚,這幾年小麥價格是不斷走低走低走低;最近第四季的上揚,只不過是跌了三年後的小反彈。

更精算來看,小麥跌價幅度,從2012年來算,跌到2014年9月最低466,跌幅高達49%;也就是小麥過去幾年下來跌價幅度曾高達五成,但台灣消費者有沒有被業者讓利五成?現在小麥小幅反彈,業者就要高舉漲價大旗,這到底算什麼?

大家或許還記得,業者說不降價的理由,是因為原料成本之外還有人工成本、加工成本,所以不能讓利,但問題是台灣普遍薪水沒漲(調整的只有非領月薪的員工)、固定成本(水、電)也沒有大幅變動,請問漲價,到底是在反映哪一個「成本」?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