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沒還完就遇上升息,該怎麼辦?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儲蓄存錢理財
來源:401(K) 2013@flickr, CC BY-SA 2.0
圖片放大

儲蓄存錢理財
來源:401(K) 2013@flickr, CC BY-SA 2.0
圖片放大

央行總裁彭淮南10月2日在立法院進行報告,表示美國的量化寬鬆(QE)早晚會退場,而QE的退場會導致長期利率走升,雖然台灣的貨幣政策有自己的獨立性,央行主要根據台灣通膨的情況以及經濟情勢來調整,但是就歷史經驗來看,台灣的長期利率也會跟著美國的利率一起往上升。

相較於上月底發布的新聞稿,央行提到台灣民眾的房貸支出占家庭所得比率超過三成,所以要特別留意利率變動的風險,還算是比較暗示性的說法。如今在立法院的報告,則是已經明示如果美國量化寬鬆退場,導致長期利率走升,則台灣也很有機會跟進。

升息時機很難預料,但是升息的衝擊通常比較明確,像是存款、房貸、保險等各方面,都應該要留意升息的影響。

存錢的人有福了

對於存款人來說,最近如果要進行長期定存,最好選擇機動利率,以避免定存三年,結果後面兩年因為選擇了固定利率,無法隨著升息而獲得比較高的利率。雖然目前機動利率大多低於固定利率,不過這其實也顯示銀行對於升息的預期心理,存戶並不需要為了高一點點的利率就選擇將來可能比較吃虧的固定利率。

如果將來升息,存款的人當然高興,否則油電雙漲,大家放在銀行的錢,購買力可是越來越弱,雖然從通膨數據看起來好像不怎麼嚴重,但是如果實際比較每個月的支出,就可以明顯感受到近幾年來物價的調整很明顯的超過了把錢放在銀行的增值幅度,唯一的解釋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編制出現了偏差,無法揭露人民消費所遭遇的通膨壓力。而升息,或許可以稍微舒緩一點。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