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今年台大畢業典禮就有1,120 位準畢業生「缺席」,無壓力的低學費政策,讓他們寧留校進修,也不急著畢業。
圖片放大
Q:我今年夏天即將從大學畢業,雖然已經考上研究所,但是不知道要先去就業,還是繼續唸書?現在的文憑好像也無法讓薪水增加多少,但是卻會增加至少兩年的支出以及減少兩年的收入。所以,從「賺錢」的角度來看,是不是早點去工作比較好?
A:從政府公佈的數據,民國100年畢業生剛進職場所拿到的薪資,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為26,577元,研究所以上的畢業生平均起薪則為32,321元,差距將近六千元,不過這還有包含博士學歷比較高的薪水。如果只看人力銀行調查雇主願意給的起薪,大學畢業生27,505元,碩士畢業生29,094元,只差了1,600元左右,的確差異不大。
我們假設大學畢業的起薪為27K,碩士的起薪為32K,差距為5K。那麼多讀兩年書,要工作多久的時間才能補得回來呢?以27K乘上27個月(每年年終獎金1.5個月)來算,這兩年的工作共有729K的收入。如果你選擇繼續讀書,兩年畢業後才投入職場,那麼這729K的收入,要工作11年才補得回來。
但如果薪水差距只有1.6K,就要工作34年才補得回來,幾乎就是一輩子的工作年資了。
從簡單的算術來看,念研究所對於「賺錢」來說,不是好的投資。但是我們在討論人生規劃時,其實起薪的參考價值並不高。就算學歷對起薪的影響高達五、六千元,但是在職場工作一、兩年之後,學歷或起薪可能就不見得那麼重要了。
一開始的起薪,很難有什麼差異,學歷高一點,多給一點,好學校或是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再多給一點,但是也不會給太高,因為企業聘新鮮人,要承擔的風險比較高,例如沒有過去的職場績效可以參考,也不知道這個員工能不能適應職場環境,會不會幾天就換工作了?所以一開始都會給一個基本的薪水,往後再視表現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