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險 V.S. 定期險 大PK!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你買了保險之後,保險公司要賺錢,保險業務也要領佣金,不可能有保單是設計來讓保戶「獲利」的。所謂的還本,是保險公司透過保單這張合約跟你借錢,將你所繳的保費拿一部分用做別人的理賠金,沒用到部份再拿一些去從事高報酬的投資。這個「借錢來投資」的行為,只要付一點點利息就夠了,但卻能讓保戶覺得保費「還本」,這生意做得很開心!

還本保險很受歡迎,但其實保費很高,等於是保戶要把很大量的資金鎖在保險公司不能動。就算錢真的拿回來了,也會因為通膨損失了不少,想想看,70年後的250萬元會和現在有一樣的購買力嗎?


相同的問題,也出現在「終身險」上面。

想買終身險的保戶是這樣想的:保費在繳費期滿後,就不用繼續繳;且若在繳費期間沒有用到理賠,去世那天還是能領到理賠。反觀定期險每年都要繳錢,不繼續繳就沒保障,保費白白損失。所以,還是買終身險「奇摩子」比較好,繳的錢總有一天會領回來。

假設一個30歲男生,投保了100萬元保額的終身險,每年要繳28,000元,繳20年共繳了56萬元。

然而,30歲的時候認為很夠的壽險規劃,到了真正要領保險理賠的時候,可能就會因為通貨膨脹而大幅縮水。上面還本壽險的例子是每年可以領5萬,活越久領越多;終身險卻是活越久,理賠越不值錢。下面的表格,就是現在的10,000元,用過去的歷史來推測,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因為通貨膨脹所剩餘的購買力: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