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上課學理財或投資,就是要在那很短的上課時間內,吸收講師在這方面所整理出來的精華知識,如果該講師是看了好幾十本書,再加上自己長年在市場上的經驗,可以很精準的讓你快速瞭解那個領域的基本常識和關鍵重點,那麼的確是很不錯的投資。
但是上課通常只是學習的開始,後續還是要透過自己再去看書或找資料,才是完整的學習。例如講師可能在課堂上分享了完整的知識,但是聽課的人卻只有吸收八成,而其中還有三成不知所以然,或是因為實戰經驗不足,無法理解。
因此,上課真的比較有效率嗎?其實未必。有的人可能看過某個領域所有的書,經過幾次實做,就成了專家;但是沒有人會因為只上過課,就變成專家,因為學員的程度註定比講師差很多。師父領進門,修行還是要靠個人。
那麼,上課要學的,是什麼呢?從一些網友分享的理財課程心得,大多數的抱怨是:聽了整堂課講師在講自己過去的豐功偉業,但是對自己的投資一點幫助都沒有。或是:講師講了一整堂課,教我怎麼挑股票,但是卻不直接告訴我有哪些股票買了會賺錢。
有的人去上課,想聽到的不是知識、技術,而是明牌,也就是他想要的是魚,講師卻給了他釣竿。但是,就算講師給了明牌,又能用多久呢?更何況那明牌還不見得準。因此,如果你只是想聽明牌,建議你要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因為你應該要想辦法讓自己有找到明牌的能力,而不是只想從別人那邊聽到有什麼好的投資,因為很多人好東西都不會跟好朋友分享了,會跟陌生人分享的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