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到一百萬,該拿去買股票,還是老老實實繼續存錢,拚一棟房子?

四年級後段班,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並靠著一檔股票養活一家七口。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成為作家。4年內總共出了8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旅遊」和「勵志」等多重面向。最新的著作是2017年2月出版的《只買4支股,年賺18%》。

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

房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上一篇提到,如果一對男女同時大學畢業,兩人都以每月存6000元為目標,把錢拿去買元大高股息基金(0056),每年又把股息存起來,加上認真工作,薪水逐年增加,到了30歲,女生可存102萬,男生可存84萬,兩人此時結婚,合計就有186萬了。

這已經不只是人生第一桶金了,應該可以看成好幾桶了。一人存太慢,所以年輕時談戀愛非常重要,兩人一起存,才能快速累積。有了186萬,我想很多人都希望把錢拿去股市快速累積財富。不過,我卻不同意這個看法,反而認為應該先求「保值」,再求「獲利」。

怎麼保值?一是買保險,二是買房子。保費支出,相對購置房產的開銷當然少得多,而且已經成為現代人共識,所以我先略去不談。買房子?還是租房子?我想這是所有年輕人都必須要面臨的重大決定。

時下主流思維是「年輕人怎麼買得起房?」理由之一是薪水只有22K,連生活都成問題,哪可能買房?理由之二是就算薪水不只22K,但帝寶這種豪宅每坪動輒兩三百萬,即使不買豪宅,台北蛋黃區每坪一百萬還是跑不掉,哪可能買得起?年輕人每天被媒體洗腦,只好追求小確幸,心想「既然買不起房,就對自己好一點吧!」結果更買不起房了。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理由。如果薪水真的只有22K,而且一輩子都這樣,當然買不起,但你如果努力工作,不要整天希望不勞而獲(買投機股、玩期貨),薪水一定能逐年增加,所以不要老拿現在的薪水否定自己未來可以買房的能力。如果你還在上大學,卻整天玩樂,不好好學習,以為自己會是下一個學歷不高但照樣能賺大錢的郭台銘,屆時進入職場,當然只能領22K。

第二個理由更可笑。上面提的這對小資夫婦,30歲存到186萬,只要不買車,在大台北以外城市買個30坪的房子,大概都足以支付當地房價三到五成了;如果在大台北買個20坪房子,應該也能支付兩成房價。若以大台北為例,誰叫你要去買帝寶?誰又逼你去買蛋黃區的房子?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