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如何在短時間內達到最有效的溝通?善用2原則取得主動權,快速解決問題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在職場中與主管和同事就工作事宜進行溝通是我們的常態。有時候,因為1件小事,團隊間竟然需要溝通1整天,低效的溝通耗盡了彼此的工作熱情;但也有這樣的時候,1件很重要的事,反而在幾分鐘之內3、5句話就搞定了。同樣是溝通,有的同事說著說著就會大發脾氣,有的同事卻可以輕鬆搞定,這是為什麼呢?

關於職場溝通,我詢問了那些身在職場的學生與同事進行業務溝通時,哪些人最容易溝通,他們具備哪些特點,得到的回覆是五花八門。其中1個學生跟我分享說:「我們公司有1個人特別厲害,從沒見他跟同事因為討論工作而爭執不休,似乎總是順順利利地就把事情溝通好了。跟我們溝通的時候,他經常會說「好呀」、「沒問題」、「這個想法不錯」。即使有時候有的人提出的需求很明顯是不合理的,他也從不直接駁回。表面上看,他好像都是順著對方在說話,但是妙就妙在進一步溝通的時候,由於他是站在同意對方立場的角度上去說話,能夠掌握討論的主動權,反而經常讓發言人自己去發現問題、推翻想法,最終討論的結果更偏向我這位同事的想法。為此我感到很納悶,為什麼同樣的話,他總是說得比我高明?

這位讓我的學生讚嘆佩服不已的同事,使用的就是「Yes,and」的溝通方法。為了降低職場的溝通成本,提高職場的溝通效率,你需要學習「Yes,and」的溝通策略。

「Yes,and」理論是起源於即興表演的核心。即興表演訓練不僅是戲劇演員的必修課程,也受到各類人群的追捧。身在職場,想在每1次溝通中高效地達到自己或者團隊的目的,不能忽視的就是即興表達的能力。「Yes,and」是1套非常成熟的即興能力的訓練方法,主要訓練你快速反應的能力,特別是帶著幽默感面對工作挑戰的能力。

「Yes,and」理論中的「Yes」是認同並接受對方給你的前提條件,「and」是你在接受這個條件的基礎上,增加自己的想法和內容。那麼,如何活用「Yes,and」這個核心理念呢?以下是具體步驟。

◆Yes原則:認同並接受對方的意見

首先是Yes原則,「認同並接受對方給你的前提條件」。達爾文曾經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曾說在漫長的人類史及動物史上,占優勢的永遠是那些能夠學會合作和即興發揮的物種。

職場中的合作最直接體現在語言溝通上。如果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最有效的溝通,溝通雙方都會產生積極愉悅的心理感受。無論遇到什麼要求或者想法,要盡可能接受所有的邀請和建議,贊同別人的想法,加入到他們的計畫中去。多說「是的」、「好呀」、「OK」、「沒問題」、「我願意」等,用一切能想到的方式表達你的肯定和認同。

當然,我不是在教大家去做職場上的老好人,沒有自我判斷、沒有原則,盲目順從他人的意願,而是希望你在與他人溝通的時候,學會使用「Yes」,通過說「Yes」來提高溝通的效率。對所有的事都說「Yes」無疑是不現實的,但請你盡量多說一些。說「Yes」是1個支持別人,並且要去付諸行動的舉動,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出現「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問題。

拒絕,是在職場表達中最容易出現的溝通行為。「這樣不行」、「你說的不對」、「這事我說了算」⋯⋯類似的話,你是不是聽過很多呢?其實,直接拒絕是職場溝通最大的傷害。

拒絕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迴避某項工作的討論、切換到其他主題、試圖打斷別人的話語、糾正別人的想法和觀點,提出自己的觀點等。我們經常會在無意識中使用「拒絕」,很多人以為直接拒絕是提高溝通的有效手段,但其實直接拒絕是最容易出現爭執,更容易讓交流雙方轉移注意力,從當前的議題轉移到個人情緒以及對人的慣性評價上。所以,拒絕對溝通與交流的損傷是最大的。

盡可能地說「Yes」,除了避免出現拒絕的傷害之外,它還會帶來兩個好處。第1個是向對方傳達了友好的信號:「你說的我都聽進去了。」這就達到了同情同理的交流效果,讓對方感受到自己被充分地理解,為談話的氛圍定下了和諧友愛的基調。在這個基調上,你再提自己的想法,對方才容易接受。另一個好處是有利於自己及時調整思維,從而更好地去說服對方。

在現實工作中,阻止我們使用「Yes」原則,讓我們無法去接受和認同他人想法的因素是什麼呢?那就是「先入為主」和「脾氣性格」。

職場溝通中,每個人都是抱著自己的想法與他人進行溝通的,這種溝通前提下,容易使我們陷入「先入為主」的認知裡。我們經常認為「我的想法是最好的,你的想法不行啊」,對於自我想法的深信不疑,是我們與其他人溝通時的障礙之一。

在溝通中,你還需要考慮到每個人的脾氣、個性等因素,在溝通中發揮作用的未必是意見本身,還夾雜著人與人之間的個性較量、脾氣是否相契合等情感因素。比如在你的印象中,同事小張考慮問題時永遠格局小、缺少大局觀點,過分注重細節。你在與他就一些工作事宜進行溝通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將你對他的印象代入。但是,如果1個人總在其固有的思維裡想問題,就很容易鑽牛角尖,也難以出現新思路。所以只有堅持多說Yes,你才有可能進入到更廣闊的思維世界裡去。

比如,某公司要進行年終總結。老闆希望這次年終總結大會形式上有一些創新,希望幾個部門去溝通協調,提1個企劃案出來。開會前每個人都會想一些亮點和創意,再去進行腦力激盪。討論時,有人建議加入抖音的元素,增加趣味性;有人建議在年終總結後加1個頒獎環節,請公司的老闆、員工代表或者學校教授來做評審,把年終總結當作一項集體活動來舉辦。

這些建議裡有的創意聽起來似乎有些天馬行空,有的創意聽起來很有意思,但是執行起來有難度。比如加入抖音,你可能會覺得不太切實際,可能會提出反對意見:「抖音的玩法放在年會上比較合適吧,年終總結需要嚴肅一些。」對方很可能就會說你缺少突破精神。

但如果你是這樣說:「加入抖音是個很棒的主意,可以活躍現場氣氛,我很支持,但需要思考一下,抖音這部分是要放在活動的開頭、中間還是結尾呢?」那麼,對方會覺得你非常支持他的建議,在心底感激你,同時,也會對你提出的建議進行進一步的思考。

這就是「Yes,and」中的Yes原則,認同並接受對方給你的前提條件。

◆And原則:表達自己的想法,拿回溝通主動權

說完了Yes原則,接下來說一下and原則。「and」就是你在接受對方想法的基礎之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通常來說,我們常用「and」原則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拿回溝通的主動權。「and」原則考驗的是一個人如何在同意對方的意見之後,依據對方意見進一步推進溝通的進程。

說話比別人高明的人,是首先尊重對方的想法,站在對方的意見基礎上發表看法,而不是直接拒絕對方。雖然你是站在對方的意見和看法之上進行溝通,但這並不代表你是放棄自我、完全聽從對方。因為當你站在對方基礎上發表意見的時候,你可以幫助對方發現他們所提想法的盲點所在。

我們繼續以年終總結加抖音的建議為例。在前面,你提出了關於抖音放在整個活動哪一部分的問題。如果同事的回答是放在開頭、中間和結尾都可以活躍氣氛,而你對此仍有所顧慮,那麼,接下來怎麼說才能讓同事打消想法呢?

繼續使用「Yes,and」溝通策略。你可以這樣說:「你這個加入抖音元素的想法非常好,放在這樣的場合的確可以活躍氣氛,抖音的動作也比較簡單易學,大家比較不會太難學。」(Yes原則)先做好情境鋪陳,接下來加入你的個人觀點(and原則):「那麼,我們現在可以選出來這3段抖音的舞蹈動作嗎?如果只有1段的話,那我們就放中間;如果有2段的話,就可以放在中間和結尾部分。」這時候,你的縝密想法可以幫助你的同事發現他思考上的漏洞。如此一來,你的主動表達有效地控制了討論的方向,進而引導對方按照你的想法去執行。

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你始終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並且主動掌握討論的框架,讓其他人在框架內進行交流,這就是「Yes,and」的價值所在了。一輪討論下來,既有效地解決了創意問題,又保證了年終總結的正式性,並且讓溝通在融洽的氣氛中結束,是不是一舉數得呢!

延伸閱讀
無論員工還是主管,都需要被肯定工作價值!曾任職於麥肯錫的顧問分享,「說好話」的力量
不只管理階層,小職員也要學會運用回饋技巧!曾任職於麥肯錫的顧問分享,團隊溝通技術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