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車貸...為何有錢人不會「一次付清」?1個觀念差異,竟形成財富差距?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1.很多網路文章會說「攤販都很有錢,他們買房子都是一大筆現金」、「有錢人買車都是直接付現金」然後說這樣是「很有底氣的行為」。

2.有財商觀念的人就知道,付大筆現金常常是老百姓的無奈,或者是太多收入不想繳稅的自營商,才只好全部現金。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或許很正常,但上班族去羨慕就搞錯方向了。

最近看到有一篇網路文,談到真正的有錢人不是買包,存夠錢很有底氣,自己就能看得起自己。最後講到一個故事,問賣肉粽阿伯要買1,000多萬元的房子,年紀大了會不會很難從銀行貸款?賣肉粽阿伯「1,000萬元貸什麼款?錢拿出來付一付就好了。」

然後不少網友說「讚,這才是『鈔能力』」、「有底氣」、「這才是真正有錢人」。

整篇都是很正常的文章,但最後這個網友結論其實很奇怪。雖然阿伯可能真的很有錢,但拿大筆現金很可能阿伯也不願意。

「能拿出一筆1,000萬元很有底氣」這就很像中國幹片,要教訓看不起人的人,就是丟一疊現金在桌上,但實際上沒人是這樣搞的。

文章說「有錢之後不用證明自己」,但最後阿伯還是用大筆現金證明自己,這就是矛盾之處。

大筆現鈔才是有底氣的行為?

很多網路文章會說「攤販都很有錢,他們買房子都是一大筆現金」、「有錢人買車都是直接付現金」然後說這樣是「很有底氣的行為」。

其實我不知道為什麼「現金大筆消費」是「有錢人的底氣」。是因為不想讓別人看不起嗎?要把現金拿出來才不會讓人看不起,這怎麼感覺是有一點土豪的心態?

有財商觀念的人就知道,付大筆現金常常是老百姓的無奈,或者是太多收入不想繳稅的自營商,才只好全部現金。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或許很正常,但上班族去羨慕就搞錯方向了。

各位週年慶買東西都會想辦法刷卡累積點數了,「只能付現金的餐廳」顧客常常暗罵幾%都要賺,現在誰帶那麼多現金啊等...。高級餐廳一餐好幾千元,結帳的時候,從皮包拿出幾千元鈔票有夠像土豪。不如拿出一張足夠財力才能辦的、美美高級世界頂極信用卡,最好還能兩人同行8折,彰顯自己的收入。

因為幾千元現金不是有錢,但銀行認為你有錢更重要。

以前有一些攤販不用繳稅,賺到一大筆錢就去買透天,而這個是上班族做不到的。所以不少剛出社會的小資族漸漸誤會了,覺得有錢人就是拿得出千萬現金的人,因為他比我有錢。

攤販買房子都是一大筆現金,其實反應了自營商要貸款的困難,加上如果是老了要買房,65歲以上很難從銀行貸款,甚至需要保證人,因為銀行怕你還不出來,借了一筆錢然後爽到掛不還了,所以肉粽阿伯只好從資產中變現,1,000多萬元拿來買。

為什麼現金不是有錢人的首選?

我不是說阿伯沒錢喔,而是如果是一個領薪水的小資族,把這個當作是判斷有錢人的標準,會有很大的誤會,因為不拿大筆現金的人常常才是資產族群。

有錢人或許因為錢太多,所以買台車子付現金沒感覺。小資上班族覺得「一次付現金的人」很有錢。

但我認識有錢一點的人,都是「貸款」居多。因為有錢一點的人對於錢很敏感,知道一次付清不划算,現金價值很高。我雖然不能代表所有有錢人,但許多有錢一點的人都有一個觀念——靠低成本貸款來讓自己變有錢。

大家知道有錢人就3個手段:「Buy、Borrow、Die」,也就是「買資產,拿資產去抵押,死後轉移資產。」

其中一個觀念就是資產不要拿去賣,要拿去抵押借錢,原因是可以「避稅」與「開槓桿」。除了房地產是資產之外,自己的信用能借多少錢的能力,也是資產。做生意,或者是高資產族群,大多習慣一堆借錢,所以有人說借錢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礎。

窮人是借不到錢的,或者成本很高。一個小資上班族變有錢的象徵,就是能借到超多的房貸或信貸,因為銀行看得起你的還款能力。

所以高收入的人的習慣大多是貸款買車,反正隨便貸款就是幾百萬元,房貸信貸利息又很低。又或者是掛在公司名下的租賃車,把車款變成公司支出,節點稅。就算是要買給自己名下的車,不想那麼麻煩,想付現金了,貴婦也會拿出美國運通簽帳卡刷一大筆車價,想辦法中間爆賺一大堆點數。表面上看起來是現金或是信用卡買車,但還款的時候是從其他地方搬便宜資金過來。

這樣看來,一次付清車款的「有錢」,更像是「你怎麼一點優惠都不想用啊,還真有錢。」「你怎麼不貸款啊現在利息這麼低?還真有錢。」

有錢人之間開開玩笑,如果小資族也有誤會,那就誤會大了。

其實大家不要看不起自己。現在的上班族,一輩子賺個3,000萬元、4,000萬元不少見。到了各位變成阿姨阿伯的年紀,可變現資產有個1,000萬元很正常。

很多人在網路上說,資產有個3,000萬元也不到有錢人,滿街都是。這樣講是有點誇張了,但在高通膨時代,累積資產20年~30年之後,各位有個2,000萬元、3,000萬元也只是過得不錯的老百姓而已,人人都有很正常。

大家愈有錢,愈不會大筆變現去買房買車。很多人買車可能還是習慣現金全額付,或許自己覺得沒差,但買房,我就很少看到有人追求全額付的了。炒房開槓桿的人那麼多,新青安40年貸款的人一堆,房屋貸款貸到銀行都貼到上限了,表示大家還是知道狂貸款有賺頭的,不是什麼新穎觀念。

現在有錢,優先還房貸的人也愈來愈少。還會有優先還房貸的想法的人,大多是30年、40年前長輩高利息時代傳承的理財觀念。會覺得拿出一大筆現金的人很酷,也不少是剛出社會,資產還在累積的族群。

20年蠻快的,資產也會成長很快。大家可以想想20年前,新北市房價都還在20萬元~30萬元1坪,現在都漲3倍了。2005年潘瑋柏才剛發行「不得不愛」,感覺也沒多久以前,我朋友現在去KTV偶而還會點來唱。

本文獲「科技工作講」授權轉載,原文:現鈔能力

延伸閱讀
投資是低薪時代的翻身萬靈丹?增加工作收入、提高投資獲利,究竟哪個重要?
文組生進科技業並非不可能!不要看自己「會什麼」,而是看市場「要什麼」
小資族真能靠投資複利致富?數字揭殘酷真相:本金太小,複利也不會變有錢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