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一家連續3、5年都獲利的公司,每年獲利都上億元以上,卻突然發生資金不足,宣告倒閉。
為什麼賺錢的公司也會倒閉?若是問懂會計的人,得到的回答不外乎:「根據會計原則,這些獲利的錢會跑到應收帳款、存貨或投資設備等等,因此,你賺的錢不代表公司就會存在那麼多錢。」
這樣的回答實在讓人家「霧殺殺」,可是再問又會得到這樣的回覆:「賺的錢是以各種資產存在,所以有點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清楚的。」
事實上,有些公司的損益表是賺錢的,但是賺錢卻又倒閉,聽起來極為矛盾,到底真相是什麼?這對於讀懂財務報表是非常重要的,這問題的背後是涉及經營的本質與競爭力的問題,值得我們好好省思和探討。以下我們來看個實例,機殼製造大廠仕欽科技在爆發財務危機前幾年的財務報表。
兩面夾殺下的經營難題
仕欽科技成立於1990年,專做電腦機殼,2006年營收達74億元,合併營收高達88億元,營收與規模都位居業界前5,此時發展得確實不錯,但隨著產業狀況開始改變,仕欽的第一曲線很快走到頂端。
話說機殼產業從2000年開始需求大增,當時包括桌上型電腦、手機市場皆有強勁的需求,但是技術成熟,進入障礙低,競爭者多,當時為了爭取訂單只能降價競爭,毛利率持續下降,直到後期才開發毛利較高的鎂鋁合金材質。
但當時仕欽的機殼不是採鎂鋁合金,毛利一直下降,而苦思如何降低成本,看到市場需求強烈,所以通常會決定擴廠增加產能,利用規模經濟來降低成本,成本降低了又用低價去競爭,試圖建立一個成本競爭的優勢。但是這種以價格作為唯一的競爭力,先前有提到,通常走此模式的幾乎都是死路一條。
沒想到另一個更大的衝擊是,原來的買方(鴻海、華碩、廣達等系統業者)看到自己的產品成長快速,意識到自身對機殼的需求量大,而動起整合供應鏈、降低成本的念頭。他們開始朝上游整合供應商,並發展自有的機殼產能,比如鴻海直接購併業者華升並改名鴻準,鴻海購併現有機殼廠後,不但馬上就有產能,還能控制成本。
這對仕欽這種獨立製造機殼的廠商來說,真是天大的噩耗,過去仕欽還有鴻海的訂單,但現在鴻海的訂單沒了,華碩、廣達看到鴻海的做法後也跟進,導致仕欽的成長更為艱難。前頭利潤率低已經陷入紅海價格競爭,後頭客戶不再給單、成長有限,自己又試圖擴廠,意圖創造規模經濟來強化競爭力。
仕欽在2003年與2004年即進行擴廠,一方面切入觸控面板,另一方面在擴廠過程中透過轉投資的方式,企圖取得鎂鋁合金的技術,但這些技術層面通常不高,且這種不是自行研發的技術,通常是不穩定且受限於人的。
真正的技術必須要自己研發,但研發需要時間,以致仕欽在2003年與2004年的擴廠基本上就不是正確的做法,照理說,這兩年擴廠的經營績效應該反映在2005、2006年,但母公司這兩年的營收衰退了,即便還是有獲利,然而很快的2007年帳上產生虧損,因為打消呆帳與投資損失,2008年8月就爆發財務危機,跳票倒閉,遭金管會勒令下市。
仕欽倒閉前3徵兆
在爆發大幅度虧損及財務危機前,我們能否從財務報表看到一些徵兆?從表3-23來看,仕欽2005年的營收是84億元,賺了4.2億元,2006年營收73億元也賺了1億元,2007年出現虧損,前2年還賺了好幾個億元,為什麼那麼快就倒閉呢?以下從仕欽發生財務危機前2、3年的財務報表,來分析財報隱藏了哪些徵兆。
徵兆1》利潤率與競爭力
從表3-23來看,仕欽在2005、2006年的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微幅下降,但營業外支出大幅增加,從1.7億元增加至3.8億元,主要是當年的擴廠採轉投資的方式。轉投資方式很多都是採權益法認列,權益法認列了對方損失,就要認列在財務報表上。
所以2006年其實營業利益率影響不會太大,但是營收成長衰退很多,從84億元降至73億元,少了將近10億元,但是營業利益率從6.3%略為減少至6.0%,營業外支出大幅增加了2億元多,以致淨利從4.2億元降至1億元,從5%降至1.4%,EPS更從1.8元降至0.3元。
在競爭力方面,從表3-24來看仕欽與同業鴻準、可成的比較。仕欽在2006年營收成長衰退12%,但鴻準作為鴻海的子公司,成長了40%,亦即仕欽在2005、2006年之間的成長率,其實都被鴻準拿走了。
再看仕欽的毛利率,2005年是9.8%,鴻準是5.9%,但是2006年,鴻準的毛利率降至2.9%,表示鴻準的利潤率較低,但成長率高出許多。
至於可成是做鎂鋁合金,技術層面比較高,因此2006年的營收成長率達21%,毛利率33%,表示可成走的是技術門檻較高的路線,所以能夠有高成長,營業利益率達26%,淨利率成長超過500%,顯示可成在當時那個階段比較不受鴻準的影響,有技術加上轉投資也成長,因此得以有這樣的經營成果。
仕欽剛好位在可成與鴻準中間,本身沒什麼技術,不上不下,訂單又受到鴻準的影響,成長相對有限。事實上,仕欽也很想有所突破,但它選擇突破的方式卻是擴廠,不得不說,這步棋著實下錯了。
徵兆2》資產力
在表3-25可看到,仕欽在2004年投資活動投入了17億元,為機殼產能擴廠,資金來源主要是發行ECB(可轉換公司債)及一般借款。此投資活動並未增加營收及利潤, 反而在2006、2007年承認投資損失(列於表3-23的營業外支出)。
徵兆3》現流力
在表3-25可看到,仕欽在2004年到2006年共計獲利11.2億元,如果考量EBDA,則合計為16.2億元,但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合計卻是負15.2億元,意思是獲利11.2億元,不只賺的錢未收回現金,還有15.2億元的缺口。
仕欽的營業活動現金流無法支應投資活動,且產生現金流的大缺口,必須靠舉債來支應,2004年融資活動26億元就是借款去支應資金缺口。
然而這個投資活動又失敗,營業活動是負數,因為有一個應收款項30億元,仕欽卡在應收帳款,錢沒有收回來,利潤是虛的,從表3-26看財務比例,應收款項的收現天數從2005年的135天、2006年175天到2007年205天。就是因為沒有錢進來而必須要借款,所以2005、2006年的負債比例分別是51%、50%,以機殼廠商來說是偏高的。負債比率過高,大幅增加財務風險。
綜合而言,仕欽利潤力衰退,成長率停滯,雖然仍有利潤,但利潤已無競爭力。營業活動現金流量為大幅負數,賺的錢都未收回,應收帳款顯著偏高,收款慢,天數長,容易產生呆帳。在惡性循環下,產生資金缺口,再加上投資資金不少,大部分以借款方式支應,增加負債比率及財務風險。最終投資效能不彰,並未增加營收及利潤,反而產生虧損,而在2007年提列呆帳及投資損失,造成該年度的大幅虧損。
延伸閱讀
為何人人都須具備財報力?金牌會計師分享3大好處,避免因公司經營不善被離職、割韭菜
如何看出一家公司是真賺錢,還是只有帳面數字好看?知名會計師教你辨別,企業做假帳的7特徵
書籍簡介_活用財報數字,掌握獲利邏輯:跟著金牌會計師,透視經營的資源與風險,養成最強生意腦
作者:郭榮芳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4/8/28
作者簡介_郭榮芳
台灣大學經濟系、台灣大學EMBA商學碩士。
逾30年會計師執業經驗,曾任眾智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會計師,並擔任多家知名企業財務顧問。現為嘉裕西服、裕隆日產汽車及台興電子企業獨立董事。
郭會計師也是《經理人月刊》指定首席財會講師,擅長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說明複雜的財務報表,有助於非財會背景的學員,快速提升財報數字力,獲得超過5,000位學員好評推薦。
著有《賺錢的邏輯你懂了!用大白話說的財務報表速讀術》,並開設線上課程《跟金牌會計師學賺錢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