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食材管理,1年賺到的價差超乎你想像...食材保存研究家:把「食材」當投資標的對待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大部分家庭的冷凍庫是滿滿的生鮮食材(海鮮、肉類…等),我家卻恰恰相反,我的冷凍庫食材擺放比例是葷食1:蔬菜3,蔬菜比生鮮食材多2倍。因為從健康角度來看,每天吃的蔬菜量比生鮮食材多,所以我更重視蔬菜。若是遇到風災雨災發生的時候,漲幅最大的也是蔬菜類。若是災情嚴重,接下來蔥價就會暴漲5倍~10倍、高麗菜也是4倍~5倍,還有番茄更是天價。

長期的買菜經驗告訴我,災情造成的短缺絕不是1天、2天就能解荒的,因為蔬菜生長需要時間,短則1個月~2個月,嚴重的時候可能要3個月~4個月,所以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維持高價位。而生鮮食材(海鮮、肉類…等)相對容易取得,幾乎沒有漲價,所以漲幅震盪很大的蔬菜類才是我長期觀察菜市場及逢低買進的主要標的。

食材對我來說是「材」也是「財」,在一般人眼裡,蔬菜可能是只可以擺放1週的食材,但是我把食材看成短線或可長放的投資物,所以判斷食材的第一個想法是「它能不能長期放冷凍庫」,我把能冷凍的食材看成可以長抱的績優股,代表它有潛力做成儲備存糧,我會多買一些;只能放冷藏的食材則是極短線標的,對我來說,只需買保存期限內會吃完的量即可。

懂得保存法,就能逢低買進盛產美味

「聰明買菜」不是只會殺價或是專挑有瑕疵或便宜的商品,而是知道哪些可以多買、哪些不需要多買,很多人只知道冷凍庫適合放魚和肉類,其實冷凍庫更適合放蔬菜根莖類。若是了解哪些食材可以放冷凍庫的話,看到便宜又能冷凍的蔬菜時,就可以像我一樣大膽買進,像是青江菜,一般兩口之家的絕不敢買很多,但是我看到10元的青江菜,就決定當成儲備存糧處理,所以我敢買多,那時就是買到賺到,就算後續菜價上漲也不怕。所以,如何延續每月花費的經濟效益,就要在食材管理這方面下工夫了。

根據多年的採買經驗,菜價就像是活絡的股市,漲幅震盪超級大,而漲跌取決於天候。我留意到春天、冬天的菜價普遍偏低且滿多食材適合放冷凍庫;而夏季食材的價錢偏高。只要懂得活用冷凍保存法,看似短線的蔬菜根莖類就變成可長抱的績優股,在菜價低的時候把春季冬季食材做成儲備存糧,面臨缺乏蔬菜的高價季節時就能起到平衡作用。也就是說,想要控制買菜預算,得先學會食材冷凍、冷藏的方法,1年下來能賺到很多價差,其實超乎你的想像。

知道什麼時候的食材是當季最新鮮以及買進價格最佳,當你在家吃著用5元1斤買進的番茄還加了滿滿蔥花的番茄蔥花炒蛋時,邊看電視新聞播報說「最近番茄1斤140元、蔥1斤也要250元」,難道不會覺得很爽嗎?快樂花錢的精髓在於能夠「花錢豪爽卻又省很大」,但如果不會保存方法,遇到盛產的超低價蔬菜時就不敢大膽買進了,等於錯失開心花錢的大好機會。想用這樣的方式從「食」賺錢,還得再加上「食材保存法」才能讓冰箱變財庫,而且即便你平時習慣在超市、大賣場買菜也沒問題,這套食材處理與保存法完全適用於不同採買習慣的族群。

新鮮食材對我來說有2種意義,它既是「財」更是「健康」,把花錢買回來的食物變成營養來源,打造全家人的健康,道理看起來簡單,但很多人卻忽略或無視於它的重要性。其實「食材管理」並沒有那麼複雜,只是利用買菜回來的空檔時間先做前處理,而且剛買回來的食材絕對比放入冰箱後再拿出的狀況好處理多了。

我個人覺得,懂得「食材管理」就像成功的投資客一樣,既然確定「食材」是我的投資標的,好好管理就是基本態度,將買進的食材做最完善的處理保存,避免腐壞而浪費了所花的每一塊錢。

適合冷藏的食材

一般冷藏庫的溫度是0°C~10°C,所以保存期限不長,除了醃漬品或乾貨原本就是能長時間保存的食材之外,新鮮食材大約都只有10天左右的保存期限,就像是投資客的超級短線,必須要隨時盯著,才能在需要的時候快速脫手。既然是短線操作,保存時間不會長,我總是如履薄冰地每天盯盤,活用保存法保鮮,以免一不注意就讓食材壞掉而造成損失。

對我來說,適合冷藏或冷凍的判斷基準是:「一旦放冷凍庫後的口感、味道會變難吃的,就適合放冷藏保存」。像是蘿蔔糕,放冷凍後組織變鬆散,煎的時候會散散的,無論口感味道都變難吃,所以只能冷藏;若在6天~7天之內沒吃完就會腐壞的食材,因為賞味期限很短,我也將它列為短期。

還有葉菜類一般適合冷藏保存,像是口感鮮嫩的葉菜類(例如:莧菜、生菜、大陸妹、A菜、茼蒿…),但它們的保存期最多只有10天,而且是在妥善保存的情況下。不過,鮮嫩的定義因人而異。

至於水果類的冷藏也有小訣竅,熱帶水果可以先包一層報紙當成水果的外套,再放入塑膠袋,然後都放冷藏庫保存,這樣的方式能保鮮約1週。如果還是吃不完,切塊後放冷凍庫,取出後直接吃或打成冰涼果昔。

除了部分可以放常溫的食材,大多數食材都得在較低溫的環境才能延長保存期限,最重要的前提是:懂得保存訣竅,就能讓口感、美味不流失。至於不能當長期標的物的食材,我只會買剛剛好吃完的份量,才不會吃不完而浪費掉了。

延伸閱讀
「記帳是為了讓我可以更安心消費」...記帳後,你會開始注意到每一筆消費有沒有必要
離開職場後,他反樸歸真,擁抱生活...一個過來人分享:退休後,會發現許多東西都是多餘的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