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帳是為了讓我可以更安心消費」...記帳後,你會開始注意到每一筆消費有沒有必要

雨果以過去17年的生活理財經驗,分享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理財與投資觀點,希望透過分享與討論的方式與各位共同建立一個正確且可行的理財退休計畫。本文內容會包含股市投資、保險規劃、理財觀念、與商業想法。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我知道大部分人都很討厭記帳,因為這真的是一件有點煩人的瑣事,如果一天只有2筆~3筆消費要記倒還好,若一天超過10筆需要記帳,還真的是一種困擾,如果是家庭消費,更需要另一半願意配合。

不記帳與記帳的兩極中間還有其他替代性選擇,譬如我不需要記帳,我只要關注帳戶裡的錢有沒有增加就好,那就是我存下來的錢。還有一種是只需要記帳3個月~6個月,大約知道每個月的支出是多少,有個概念即可。

我曾提過我從2000年就開始記帳了,記帳的原因是為了讓我可以更安心的消費,不會為了省錢而在每一次消費時都猶豫不決與斤斤計較,控制消費的手段是設定每種類別的預算上限,記帳是讓自己知道離上限還有多少空間。

採用只關注帳戶裡的錢有沒有增加就好的人,他可能會非常需要嚴格執行先儲蓄再消費的方式,因為先把想要存的金額留下來,剩下的就是他可以花掉的部分,如果是消費剩的才存下來,那每次能存多少其實都很不穩定,不穩定就無法以此規畫未來的投資與儲蓄計畫。

只記帳3個月~6個月的方式,我認為也不實際,因為這樣的記帳方式無法真正知道你實際的消費有多少,我指的是一整年的消費金額。請你回想一下,你每個月記帳會記錄到那些內容?

三餐飲食、家庭文具用品、水電瓦斯電話費、與朋友家人吃飯聚餐、出門旅遊、電器家電、可能還有婚喪喜慶紅包,你有沒有發現,有些支出是每個月都會有的,有些是幾個月才會發生一次的,有的甚至幾年才一次。

還有些是固定每年只會發生少數幾次的支出,譬如定期扣款的保險費、個人所得稅、牌照燃料稅、房屋地價稅、與小孩註冊費等等,如果只記帳3個月,這些支出未必會剛好出現在你嘗試記帳的那3個月~6個月裡。

以上會發生什麼問題呢?

你試著記帳的那幾個月,很容易出現每個月的金額落差很大,譬如剛好某個月碰到冰箱壞掉,需要花幾萬元換一台冰箱,或是剛好碰到要繳所得稅的月份,你無法得到一個月大約需要支出多少錢的準確結果。

而且,你會少記很多支出,嚴重低估了你實際的消費需求。譬如上面的例子,你認為剛好碰到冰箱壞掉多花了幾萬塊,這筆不是每個月固定的支出,所以你選擇忽略不記,但這卻也是不定時會發生的支出需求,下一次可能是冷氣或電視。

短期簡單記帳無法推估全年支出

所以只簡單記帳幾個月,就想以此當作平均每個月的消費需求,進而直接乘以12,用來推估一整年的支出需求,你一定會碰到很大的問題,你所推估出來的一年實際消費預算很可能會只有實際支出的一半不到。

我以我2022年實際記帳的例子,在我一整年的支出費用裡,我的日常生活支出占比約是31%,這裡面包含了每個月的食衣住行與普通育樂,每個月我有給自己設定一筆娛樂與購物的預算額度,不包含突發性大金額支出,譬如換大型家電或旅遊。

如果你是用記帳幾個月的方法,就算讓你把換冰箱的金額也算進去平均,你很可能只會得到一個只有實際支出費用40%的推估生活消費。然後你以此所推算的每年可以存下的錢、每年須要獲得的投資被動收入、退休金金額、與生活備用金,全部都會嚴重低估。

我分享我自己2022年的支出比率,日常生活消費(31%)、人壽產業保險費(10%)、育兒相關費用含學費(21%)、與非固定性的高額消費(38%)。

所謂非固定性的高額消費就是指那些一年只會發生1次~2次的不固定支出,譬如所得稅、紅包、購買3C產品、國內外旅遊。這類型的基本原則是,不是每年固定會有的消費,而且金額高到算進日常生活費裡,那個月的生活費馬上就沒了,甚至遠超過每個月生活費。

如果你只記帳幾個月,你很容易就會少算非固定性的高額消費,還有保險費與小孩的註冊費,以我自己的經驗,自己靠想像推估出來的生活花費,大概只有實際支出的40%~50%,有很多是自己無意識的花費。

而且開始記帳後,你會開始有意識的消費,因為每天要記帳,你開始注意到你的每一筆消費有沒有必要,這東西會不會太貴,進而導致你在記帳的那幾個月比以往節省,最後你得到的記帳金額結果,會比你過去實際的消費習慣還要低。

結論,記帳真的是理財步驟裡很重要的一個開始,只記錄3個月~6個月,大概了解自己每個月的支出狀況,我可以肯定的說,這是不太可行的,這樣做只會得到一個嚴重低估的錯誤金額,然後自己還樂觀的用這個金額推估未來的相關需求,還誤以為自己其實很省錢。

記帳只是一種習慣的養成,現在沒有記帳,我會很沒安全感,就好像不知道今天是幾年幾月幾號一樣,有很重的迷失感。下次在分享如何逐步養成記帳習慣。

本文獲「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轉載,原文:記帳只需記3個月?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