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1:真的嗎?
第1個問句是「自我提問」,這能夠幫助自己跳出慣性的思考模式,把我們從虛幻當中喚醒。
你可以先問自己:「在捷運上面不能放出聲音,真的嗎?」透過這個問題,你會讓自己開始冷靜下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在這個時候,你仍然感到氣憤,你會回答:「當然不是真的,在捷運保持安靜不是最基本的禮貌嗎?」
光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就已經跟現場拉開了距離,開始跟自己的內心對話。
提問2:我能確定這是真的嗎?
接著,我們要問自己第2個問題,讓我們在念頭和事實之間,保留一些「不確定」。
你接著問自己:「我很確定在捷運上不能把聲音放出來嗎?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如果你還在氣頭上,你可能會回答:「這是公眾場合,如果是一個良好的公民,當然不會把聲音放出來啊!」但是你接著回答第2的問題,真實的情況是什麼?
「真實的情況是,對方繼續放著影片的聲音。」無論你的念頭是什麼,對方仍然自得其樂地播放著影片,這就是真實的情況。
這個時候,我們會感到沒有那麼確定,為什麼我覺得理所當然不該發生的事情,仍然在發生?
提問3:有這個念頭時,我如何反應?
接下來,我們要有意識地沉澱,看清楚如果自己還抱持著舊的念頭,自己會如何反應。
你這時候問自己:「我聽到有人在捷運上放出聲音,可是我又覺得很不應該,我當下怎麼反應的?」你開始注意自己的內心,當這個念頭存在的時候,你會感到很焦躁、坐立難安。而且你很氣自己,除了暗罵對方沒有公德心,卻沒有勇氣站出來制止他。最氣的是,車廂內的其他人繼續滑自己的手機,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你發現這時候的反應,是整個腦袋一團混亂。
這個階段是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從客觀的角度去描述這個狀態。
提問4:沒有這個念頭時,我是怎樣的人?
這個階段最不容易,尤其當念頭帶來的痛苦愈大,愈難想像「沒有念頭」的心情。
你仍然可以嘗試看看,問自己一個顛倒的問題:「關於『不該在捷運上播放出聲音』,如果我沒有這個念頭,我當下是什麼樣的狀態?」你仔細思考之後,可能會回答:「雖然聽得到播放出來的聲音,但是我也不用急著去糾正他。反正其他人都覺得 OK,我也就沒關係,不需要逼自己一定要主持正義。」
你可能會發現,如果沒有了這個糾纏著你的念頭,那麼放鬆一點不是很好嗎?
一個反轉
我們很容易把自己的「念頭」順理成章地解讀成「應該」,好像自己的準則是其他人都要奉行的準則。很有趣的是,當我們進行轉念練習的時候,會發現這些「應該」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自己先入為主的假設。反轉就是讓我們把這些「應該」跟「事實」放在一起看。
前面舉的例子,雖然我們認為「不應該在捷運上面播放聲音」,但事實是「在捷運上可以放出聲音」,既然它真的會發生,也沒有其他人想出手制止,那麼我何不選擇輕鬆以對?這時候你可能會起曾經看過在列車上表演的快閃活動,你或許還會對那個人在看什麼影片感到好奇。
一樣的車廂,同樣的聲音,有人談天、有人閱讀、有人睡覺、有人聽音樂、有人講電話,重點不是別人應不應該做什麼,而是我如何安頓自己的內心。這是我們唯一可以為自己做的事。
因此,轉念幫助我們轉換的是我們內心的念頭,而不是那個事件本身。我們先允許感到痛苦的念頭出現,並且承認當下的情緒,然後透過問題去探討背後的真實,再思考如果這個念頭消失的話,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我們的大腦擁有奇妙的智慧,在這些步驟之後,往往都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放下那些困擾你的「應該」,才能對未來感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