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你是否有一些心中難以化解的「念頭」?像是:「為什麼我的上司經常給我壞臉色,他不應該這麼對我吧!」、「我的丈夫應該要疼我,而且他完全不懂我!」、「他是我的晚輩耶,他不應該這麼沒禮貌啊!」這些念頭糾纏了你很久,到底該如何擺脫?該如何處理?

《轉念的力量》這本書在說什麼?

《轉念的力量》的作者是賴佩霞女士,她曾經投入演藝事業,當過歌手、演員和主持人。但是,她經歷婚變之後,領悟到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因此前往世界各地跟名師學習「轉念」這套方法,然後全心投入身心靈教育的領域,現在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心靈導師。

她認為許多人常用慣性思維模式去過生活,卻侷限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很容易困在某一個「念頭」裡面走出不來。在這本書裡面,她把轉念歸納成一套具體的方法「4個提問、1個反轉」。這套方法就像一把能夠解開困擾的鑰匙,我們只要跟著一步步做,就可以找回自己清楚的意識,看清楚念頭背後的真相,然後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作者對於轉念的定義是這樣的:「轉念的本意不是要我們把頭撇開,漠視過往曾經發生的事件,而是提供一個明確的方法,幫助我們看清阻礙內心釋懷的主因,藉此找到面對現實的力量」。以下我試著重組一則書中的應用案例,來說明這套轉念的方法。

轉念的5個步驟

你或許會發現,我們常常被自己的念頭困住,我們的頭腦寧願把自己弄得暈頭轉向,不停製造忙碌不堪的現象,也不肯靜下來接受檢驗。而作者提倡的轉念方法,就是「不要急著相信自己的念頭」,你要透過問題去「看清楚事情的真相」,然後大腦自然會做出對自己明智的選擇。

想像一個情境,你正在搭捷運,結果車廂裡有一個人把他在看的 YouTube 影片聲音放出來,而且聲音放得很大,你一直聽到「…九天玄女唯一指定姊妹…」。你覺得對方很沒有公德心、不懂尊重別人。這時候你心煩意亂,但是你又害怕出聲去制止他的話,可能招惹麻煩。結果你一直告訴自己要忍耐,也覺得自己怎麼這麼膽小又懦弱。

你該怎麼處理這種煩雜的念頭?你可以照著書中的5個步驟走一次。

{DS}

提問1:真的嗎?

第1個問句是「自我提問」,這能夠幫助自己跳出慣性的思考模式,把我們從虛幻當中喚醒。

你可以先問自己:「在捷運上面不能放出聲音,真的嗎?」透過這個問題,你會讓自己開始冷靜下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在這個時候,你仍然感到氣憤,你會回答:「當然不是真的,在捷運保持安靜不是最基本的禮貌嗎?」

光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就已經跟現場拉開了距離,開始跟自己的內心對話。

提問2:我能確定這是真的嗎?

接著,我們要問自己第2個問題,讓我們在念頭和事實之間,保留一些「不確定」。

你接著問自己:「我很確定在捷運上不能把聲音放出來嗎?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如果你還在氣頭上,你可能會回答:「這是公眾場合,如果是一個良好的公民,當然不會把聲音放出來啊!」但是你接著回答第2的問題,真實的情況是什麼?

「真實的情況是,對方繼續放著影片的聲音。」無論你的念頭是什麼,對方仍然自得其樂地播放著影片,這就是真實的情況。

這個時候,我們會感到沒有那麼確定,為什麼我覺得理所當然不該發生的事情,仍然在發生?

提問3:有這個念頭時,我如何反應?

接下來,我們要有意識地沉澱,看清楚如果自己還抱持著舊的念頭,自己會如何反應。

你這時候問自己:「我聽到有人在捷運上放出聲音,可是我又覺得很不應該,我當下怎麼反應的?」你開始注意自己的內心,當這個念頭存在的時候,你會感到很焦躁、坐立難安。而且你很氣自己,除了暗罵對方沒有公德心,卻沒有勇氣站出來制止他。最氣的是,車廂內的其他人繼續滑自己的手機,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你發現這時候的反應,是整個腦袋一團混亂。

這個階段是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從客觀的角度去描述這個狀態。

提問4:沒有這個念頭時,我是怎樣的人?

這個階段最不容易,尤其當念頭帶來的痛苦愈大,愈難想像「沒有念頭」的心情。

你仍然可以嘗試看看,問自己一個顛倒的問題:「關於『不該在捷運上播放出聲音』,如果我沒有這個念頭,我當下是什麼樣的狀態?」你仔細思考之後,可能會回答:「雖然聽得到播放出來的聲音,但是我也不用急著去糾正他。反正其他人都覺得 OK,我也就沒關係,不需要逼自己一定要主持正義。」

你可能會發現,如果沒有了這個糾纏著你的念頭,那麼放鬆一點不是很好嗎?

一個反轉

我們很容易把自己的「念頭」順理成章地解讀成「應該」,好像自己的準則是其他人都要奉行的準則。很有趣的是,當我們進行轉念練習的時候,會發現這些「應該」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自己先入為主的假設。反轉就是讓我們把這些「應該」跟「事實」放在一起看。

前面舉的例子,雖然我們認為「不應該在捷運上面播放聲音」,但事實是「在捷運上可以放出聲音」,既然它真的會發生,也沒有其他人想出手制止,那麼我何不選擇輕鬆以對?這時候你可能會起曾經看過在列車上表演的快閃活動,你或許還會對那個人在看什麼影片感到好奇。

一樣的車廂,同樣的聲音,有人談天、有人閱讀、有人睡覺、有人聽音樂、有人講電話,重點不是別人應不應該做什麼,而是我如何安頓自己的內心。這是我們唯一可以為自己做的事。

因此,轉念幫助我們轉換的是我們內心的念頭,而不是那個事件本身。我們先允許感到痛苦的念頭出現,並且承認當下的情緒,然後透過問題去探討背後的真實,再思考如果這個念頭消失的話,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我們的大腦擁有奇妙的智慧,在這些步驟之後,往往都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放下那些困擾你的「應該」,才能對未來感到「期待」。

{DS}

我實際用過的感想

去年底,我曾經和我女友在遠見天下文化的「知識跨年饗宴」聽過作者賴佩霞女士的現場演講,當下我們聽完了這5個步驟之後,並沒有馬上學會全部的精隨,不過我們記住了最關鍵的第一個問題:「真的嗎?」

後來,我跟女友經常用「真的嗎?」互相調侃對方,尤其在我們各自抒發心情牢騷的時候,都喜歡有意無意問上這一句。漸漸地,這一句「真的嗎」竟然具有一種神奇的效果,只要被對方一問,腦袋馬上就遭受電擊一樣,開始冷靜下來思考。不誇張,光是這3個字,就解決了我們2個很多的內心困擾。

我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感到驚訝,後面的這些提問跟反轉,其實在我對自己問出「真的嗎?」的時候,就「自然而然」開始發生了。或許跟書中的步驟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這個問題引導出來的一連串思考,就已經對自己產生莫大的幫助。

我十分推薦這本書,作者在書中融入了大量的實際案例,還有她曾經傾聽、幫助過的無數對象,你可以透過這些生活化的故事來學習這套方法。如果你讀完之後只能記得一件事情,那你就帶走這一個問句就好:「真的嗎?」

後記:轉念很像科學實驗

《轉念的力量》的轉念步驟讓我覺得很像在做一個「科學實驗」。我們原本的念頭是「假設」,然後我們要提出問題去「質疑」這個假設。我們設計出2種不同假設,我們面對2種假設的不同感受,就是我們的「實驗資料」。最後我們去「驗證」哪一種假設才是真的、才是我們想要的。只是這個實驗是在我們的頭腦裡面進行。

這本書談的雖然是轉念,但是你會慢慢發現背後的主要力量是我們自己的「選擇」。如同作者所說,轉念讓我們看清楚「足以提供選擇的素材」,讓我們有足夠的資訊來做評估和篩選,最後當腦袋安靜下來,你的「意識」就會發揮它的最大效益,幫我們做出最好的選擇。

我認為,我們的大腦本身就是極為出色的思考工具,善於判斷和分析複雜的狀況。但是我們往往給它的資訊太少了,只用第一個念頭就想要做出判斷,以致於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執念和焦慮。轉念就是幫我們在第一時間踩煞車,讓大腦先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才做出最後的判斷並採取行動。

或許,我們不可能對世界或別人沒有任何意見,但最起碼要學會自己善待自己。我們因為轉念而擁有選擇,因為選擇而心靈自由,因為自由而感到幸福。幸福才是我們的目標,而轉念只是方法。這是一本能幫你獲得幸福的方法之書。

本文獲「閱讀前哨站」授權轉載,原文:《轉念的力量》讀後心得:讓心靈自由的五個步驟

延伸閱讀
「你個性太內向了,要改改」別再盲目相信了!看內向業務的翻身故事:不擅長交際,也能談到大生意!
對工作沒熱情好懊惱?《失控的熱情》揭殘酷真相:愈有熱情的員工,愈容易被剝削
沒有資金人脈,這輩子註定與成功無緣?《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帶給我的啟發:找到你的不平等優勢並善用它

小檔案_閱讀前哨站/Waki 瓦基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和 Podcast 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化輸入為輸出》線上課程講師,是一位嗜書成癡的愛書人,時常分享讀書心得和書評賞析,喜歡將書中所學加以活用,實踐在職場與生活當中。

《閱讀前哨站》部落格:請點此
《下一本讀什麼》Podcast:請點此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