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工作沒熱情好懊惱?《失控的熱情》揭殘酷真相:愈有熱情的員工,愈容易被剝削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1.為何在工作中追尋成就感,反而助長了不平等?

2.你聽過最糟的職涯建議是什麼?是追隨你的熱情嗎?但是,為什麼又有些人認為追隨熱情很重要呢?到底在追求熱情的過程當中,有誰成功了,又有誰被狠狠拋下?是時候讓我們好好地檢視在工作中追求熱情(或不追求熱情)的自己。

這本書在說什麼?

《失控的熱情》的作者是美國社會學家艾琳・賽克(Erin A. Cech),她特別關注「不平等」是如何透過文化的機制重複發生,特別是透過那些看似無害的信念。在這本書中,她要探討的就是「熱情」為什麼反而造成了不平等的現象。

這本書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大學生和具有大學文憑的工作者,因為擁有大學文憑的人信奉熱情原則的程度最鮮明,熱情原則對他們的影響也最為強烈。作者探討「熱情」的概念為什麼這麼深植人心,讓擁有職涯抱負的人願意奉獻額外的精力、犧牲穩定或高薪的待遇,轉而接受自己具有熱情和興趣的行業。

此外,作者也發現追尋熱情的職涯建議,反而加劇了原本社會上的不平等,也讓企業雇主受益於熱情的法則,進而剝削擁有熱情的工作者。以下分享3個書中的重點發現,以及我對於這個現象的一些看法。

追求熱情延續社經地位的差距?

「追隨你的熱情」是一個對個人工作者和對企業雇主都很有吸引力的原則,但是這個原則正在延續目前不平等的社會狀態。

根據書中研究,「熱情原則」是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作者們,普遍用來定義何謂「好的職涯策略」的方式。指的是一種追求自我表現、有成就感的工作模式,也是做出職涯選項的主流指導原則,大約有7成的大學文憑者認為「熱情」的因素,比「工作保障」或「薪資」更重要。

那些社經地位較高、家境背景條件較好的人,他們雖然也有可能從事著沒有熱情的工作,但無論工作待遇如何,對他們都是相對穩定的狀況。只要等待時機成熟,他們都有足夠的能力轉職到自己更感興趣的工作。

相反的,那些沒有大學文憑的人,同樣看重有意義且帶來成就感的工作,但由於他們在尋找穩定、高薪工作時所面臨的限制,這些人在考慮新工作時,傾向優先考慮薪水與工作保障,而非跟熱情相關的因素。

當社經地位較低的工作者想從事他們熱愛的工作時,他們得冒最高的風險、承受最大的損失,無論是依靠學貸進入理想中的科系就讀,或者是捨棄薪資的考量轉而尋求待遇較差的工作。然而,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作者在職場上獲得的相對優勢,讓他們在考慮轉職時,可以優先考量這些因素,而非財務保障。

追求熱情的職涯策略,多數的受益者是社經地位較高的人們,也因此延續了既有社經地位的差距。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