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俄烏戰爭的長期化,將使歐洲經濟蒙上不確定性的陰影,金融市場最討厭不確定性,這可能會導致資金避開歐洲,對歐洲的經濟跟貨幣都不利。
2.中國防疫政策的加快解封與疫情降級,對於亞洲整體經濟有極大的提振效果。
3.台灣企業目前嚴重的庫存問題,在亞洲經濟加速復甦下,應該有很大的去化幫助,特別是低迷的台灣出口值與景氣燈號,有機會從谷底回升,對股市也是一項利多。
最近2個關鍵事件的發展,將對2023年亞州、歐洲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是什麼?還有它背後的原因,趕快來看。
美國跟中國這兩個在全球當中的超重量級大國,各自在2022年底面臨一項重大的兩難抉擇,決策的後果,不僅對其本國關係重大,對全球經濟更是影響深遠。如今,兩國都做出了決策,不管你是否歡迎這個決策,都需要知道它可能對你與全球經濟帶來的重大影響。
先說美國。對美國來說,這個關鍵決策就是俄烏戰爭的走向。現在全世界真正能影響俄烏戰爭何時能結束的,說實話,只有美國跟俄羅斯,當事國烏克蘭也只能被動接受美俄的地緣政治博弈。
俄烏戰爭現在進入最麻煩的階段,就是兩邊互相拉鋸的消耗戰,如果沒有可被美、俄、烏3方接受的和平方案,就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消磨下去。而現實一點講,烏克蘭沒有選擇,只能看美國臉色,而俄羅斯雖然也想停火,但需要一個台階下,否則國內政局必然不穩。但美國的選擇就比較多了,因此,在入冬之時,美國國內對俄烏戰爭的未來,就開始出現兩種不同的意見,這跟戰爭初期,美國一面倒支持烏克蘭打到底的態度非常不同。
我們來看這份由美國知名的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在12月初發表的民調,裡面有幾個數字很有意思,值得大家參考。
儘管美國主流媒體的報導偏向俄羅斯在這場戰役的後期陷入艱困,且經常有俄羅斯彈藥將耗盡的報導。但在這份調查中,認為俄羅斯或烏克蘭目前誰在戰場上占優勢的,兩邊同樣是26%,而有46%受訪者,認為沒有任何一方取得優勢。
調查也顯示,有超過6成的美國人仍然支持應給予烏克蘭軍事與經濟援助。但對美國是否要支持烏克蘭打到底的意見,卻明顯下滑10個百分點,從7月調查的58%降至48%,而認為要美國盡快促使烏克蘭推動和平協議的主張,則從7月調查的38%上升至47%。也就是說,在美國一般輿論,主戰與主和,幾乎要接近50對50了。
美國民意趨勢不斷變動,就如同1960年代~1970年代的越戰,這讓美國拜登政府一度為難,美國政府如果要繼續打下去,就必須要花更大的力氣來說服國內民眾支持烏克蘭的必要性,而拜登政府顯然做出了最終決定,為了利於通過新年度的預算支出法案,當中包括提供給烏克蘭的450億美元,其中有將近28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以及170億美元的經濟與人道援助。拜登政府特別大動作邀來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到美國國會演說,以爭取國會與普羅大眾的支持。
而這個支出法案已經在聖誕節前順利通過,這也意味著,至少在2023年,美國將會持續支援烏克蘭打這場消耗戰,而整個歐洲也要繼續籠罩在這個自1991年華沙公約組織解體後,歐洲最嚴峻的地緣政治衝突事件。
從雙方各自的角度來看,美國拜登政府繼續主張這場戰爭是民主制度與極權制度的對抗;而從俄羅斯的觀點,最近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說,美國與北約,意圖在戰場上打敗俄羅斯,進而摧毀莫斯科。從雙邊再次拉高的宣傳聲浪,顯示短期內彼此是找不到交集點了,這場消耗戰勢將繼續下去。
而到目前為止,這場戰爭對俄羅斯與歐洲經濟傷害極大,而且時間愈久,傷害愈深。俄羅斯GDP已經連續2季負增長,第2季較去年同期衰退4.1%、第3季衰退3.7%。
美國賭上俄羅斯經濟最終會撐不住,但現在歐元區的美國盟友,麻煩也很大,歐元區2022年第1季實質GDP年增率還有5.5%的高水準,反應疫後的復甦,但第2季降至4.2%,第3季更驟降至2.3%,而極高的通膨更是歐洲人民心中的最痛,歐元區消費者物價指數,到了11月仍處在10%的超高數字,遠高於過去10年大約只在2%上下的水準。
對美國來說,這場戰爭對美國經濟,有得有失。通膨問題雖然一度讓美國頭痛,但軍火、原油與天然氣的生意也讓美國企業大賺一筆。加上歐洲陷入亂局之中,避險與投資資金棄歐轉往美國,也是美國獲得的好處之一。
但戰爭的本質就是破壞與消耗資源,只要時間一拖長了,就是全輸的局面。本來可用來生產與消費的資本,如今卻用在破壞與損耗上。戰爭初期,這些損耗還可以用存貨來支應,但到了中後期,就可能會占用到民生物資的生產資源了。美國在二戰的中後期,許多原本用來生產民生物資的工廠,就轉型為以生產軍需用品為主力,像二戰時期的美軍轟炸機,許多是波音公司生產,而軍用吉普車,則不少是來自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r)。
至於這場消耗戰會持續到何時?關鍵恐怕在於到底是俄羅斯經濟先潰決,或是美國厭戰的民意先占上風。這一點,真的變數還很多,只能密切追蹤,不過連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阿列斯托維奇(Oleksiy Arestovych)都透露出他的憂心,他在媒體上公開說:華盛頓撤回對基輔的支持是不智的。但也補充,「也許他們會拋棄烏克蘭,當然,這是在2023年之後。」
再來看中國,它的關鍵決策是在高度的社會壓力下,被迫放棄了疫情清零政策。原本中國擔心大城市以外的許多地區,有基礎醫療設施不足的問題,因此堅持動態清零。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對過去3年廣泛建立的核酸檢測體系與嚴密的封控隔離過度有信心。平實來看,這些作法,在新冠的Omicron變種病毒之前,確實發揮了成效,但從Omicron變種病毒襲捲全球之後,幾乎已經證明,Omicron的高傳染率與低致死率,讓核酸檢測與封控隔離幾乎顯得防不勝防、徒勞無功。
甚至可以說,中國清零政策的放寬,是遲早要面對的現實,不過比較讓各界意外的是,本來一般預估,中國會在2023年第1季緩步放寬,要到第2季才可能大規模的解禁。不過出乎意料的,中國的放寬幾乎是以三級跳的腳步前進,從堅持清零、轉為大規模裁撤核酸檢測點,再到直接宣布新冠疫情降級,居然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內發生。這麼激進的放寬措施,短期是否會對公衛體系造成難以負荷的衝擊,這個我不是專家,我不敢說,但對經濟來講,全面性的開放絕對是正向的助益。
中國作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與亞洲區內的第一大經濟體,過去3年因為疫情封控,對於其內需市場與周邊國家經濟,都帶來巨大的衝擊,特別是觀光收入高的國家,像是日本、韓國、泰國等,只能靠外銷到美國市場來維持GDP的動能,可是單靠美國這個市場有其極限,加上高利率與高通膨的打擊,最近我們已經看到經濟復甦腳步蹣跚不前。
像2021年表現相對穩健的台灣經濟,2022年以來的景氣對策訊號一路走低,第3季開始更出現外銷動能急速轉弱,景氣對策訊號從1月的36分,到11月竟亮出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分數降至12分,是2009年6月以來的最低分。
台灣外銷出口的前3大市場分別是第1大的中國大陸+香港,其次是東協,第3是美國,中國大陸+香港的外銷占比更達4成以上,從圖中可以看到2022年以來它的數字一路下滑,且近期有加大趨勢。
不過中國激進式的放寬疫情管制與開放國門後,勢必帶動整個亞洲經濟板塊的成長動能上升,我預估在2023年第1季,應該會陸續有專業機構會調高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大經濟體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而台灣景氣對策訊號,在2023年很可能會跟2022年走勢剛好相反,也就是低點出現在年初,然後逐步走高,這對股市跟新台幣,當然是正面的訊息,因為金融市場會領先反應實體經濟3個月~6個月的時間,所以對股民來說,或許苦日子已經到了尾聲。
最後總結今天的學習:
重點1》俄烏戰爭的長期化,將使歐洲經濟蒙上不確定性的陰影,金融市場最討厭不確定性,這可能會導致資金避開歐洲,對歐洲的經濟跟貨幣都不利。
重點2》中國防疫政策的加快解封與疫情降級,對於亞洲整體經濟有極大的提振效果。
重點3》台灣企業目前嚴重的庫存問題,在亞洲經濟加速復甦下,應該有很大的去化幫助,特別是低迷的台灣出口值與景氣燈號,有機會從谷底回升,對股市也是一項利多。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M9OUNBaxLv8
延伸閱讀
美債成國際政經角力場,強勢美元2023年還撐得住嗎?一文看懂兩者連動關係
高盛6理由預判2023年全球經濟仍不妙,各國股市還有救嗎?投資者這心態是關鍵
小檔案_峰哥(林正峰)
現任《Smart智富》月刊社長。
曾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30雜誌》總編輯、《商業周刊》金融組召集人、《今周刊》主編、《工商時報》國際組召集人。
報導曾獲吳舜文新聞獎、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
FB粉絲專頁:峰哥的投資思考筆記
YT節目:峰哥芳姐的哇酷哇酷、投資的一千零一夜、社長聊天室、Smart智富人人都能學會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