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要盡量購買資產,或是至少把錢存下來,但有時就是想任性一下,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啊!」
「有錢才能任性,沒錢只能認命」,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真理。很多人在有錢後,都很希望用錢去達成自己想要的任性,不論是露營車、新手機、名錶還是重機等。但如果學過一些理財的觀念,甚至是看過我之前的文章,就會發現,這樣會讓自己離財務自由的目標愈來愈遠,因為任性之下想買的這些東西,幾乎都是只會把錢從你口袋拿走的「負債」。
文章開頭那句話,是跟一個朋友聊天時他所提到的。他有自己的理財規畫步驟,在那之外,每個月也有多餘的收入可以持續投入,但也有想要實現的任性。他問我該怎麼做比較好呢?以下是我給他的建議:
儲備「任性基金」,不挑戰人性
首先,話講在前面,累積資產需要時間,如果三不五時就想要任性一下,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如果無法有更多主動收入或一定規模的被動收入,所有任性的花錢一定會拖慢財富累積的速度。
「任性基金」的基本原則很簡單,就是在任性的事物上,絕不花自己賺來的錢,而是花「用錢賺來的錢」,也就是說,只花那些用資產賺進的被動收入,絕不減少主動收入累積的本金,這是原則!
接下來,以我那位朋友為例:他在原本的收入之外有多餘的錢,知道投資會比較好,但又想任性一下時,我就會建議他,在原本的理財步驟中,用多出的收入(主動或被動均可)購買資產,並至少用1年的時間,累積每年至少5,000元的被動收入部位,用ETF或官股銀行的殖利率試算,約需15元。
也就是說,當你有了一筆15萬元左右的資產部位,並且自次年開始,每年有5,000元左右的現金流入,持續下去,第2年會有1萬元的被動收入、第3年會有1萬5,000元的被動收入、第5年會有2萬5,000元的被動收入,以及75萬元的資產部位,…到了第10年,你會有1年5萬元的被動收入,以及150萬元的資產部位。
但要注意的是,這個資產的部位要與原本往財務自由的部位切割,不要流用。切割的原因,不是怕你把任性基金投入投資基金,而是怕你反過來,把投資基金投入任性基金——這是人性,別挑戰自己,輸的機率很高。
接下來,當有了這些部位後,你可以沒有壓力地用每年愈來愈多能支配的被動收入去做想做的任性事情(1年幾萬元應該可以做不少事),也可以Cover這些負債(指任性之下的花費)所帶來的被動支出。
假如某天,你有一筆比較大的想實現的任性事物(如露營車等),你可以比較沒有壓力地把全部資產變現,直接實現它(不過之後又要重新開始就是了)。但不論如何,這樣的任性不會拖慢你財務規畫的進度,也不會造成生活壓力,甚至在未來,想把這筆錢併入財務自由的規畫內時,還能夠加快你達成財務自由目標的速度。
小小的整理一下。「有錢才能任性,沒錢只能認命」,如果你目前沒有多餘的錢能夠任性,那建議你先認命,努力的投資自己(增加薪水)+投資金錢(增加被動收入),當收入達到一定程度後,有了錢,再去任性(千萬不要借錢去任性,那是一條不歸路)。
任性,要有任性的方法,想要任性的花錢,請先忍耐與努力一下,寧可過一陣子的苦日子,也不要過一輩子的苦日子。
用「儲備任性基金」的方式累積,也就是不要直接花掉你賺來的薪水(主動收入),只要換個想法,在持續累積讓你未來實現財務自由目標的資產之外,另外累積另一筆資產,去產出可以讓你平時生活偶爾任性、可以花的開心又沒有壓力的基金,我覺得是一個只需3年~5年就可以達成的目標。
在任性的費用上,「不去花自己賺來的錢,而是只花用錢賺來的錢」,是原則,也是我在理財之路一開始的做法。
本文獲「方格子直送計畫」授權轉載,原文:有錢才能任性,沒錢只能認命
延伸閱讀
退休年金》老年給付怎麼領比較有利?2張圖直接算給你看
為什麽愈來愈多人不選股改為投資ETF?達人揭真相:有6成個股長期報酬率輸給市場!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