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想開始學習股票投資,你一定要知道的5個重要數字,我們用白話來說明,真的一點都不難。只要你知道了這5個數字,就可以很容易的看懂股票相關的新聞,也很容易看出這家公司到底做得好不好、值不值得投資,預測未來的風險在哪裡。
老實說,我也很不愛看財務報表啊!覺得這些冷冰冰的數字和我很不熟,就算想混熟也混不熟啊!不要以為我大學修過會計學,就應該要很會看這些財報數字。我是到硬著頭皮自己學股票投資,才真正開始和這些數字打交道。就像在電梯裡碰到鄰居一樣,一開始因為禮貌不得不打招呼,才變得熱絡一些。我想告訴你的是,你現在不需要跟這些數字變得很熟,或一定要會算這些數字。只要你知道它們的存在,知道它們的基本意義,你就能開始慢慢變成投資高手了。我們從最基本的5個數字開始,以後你就可以看懂大部分公司的相關新聞和資訊囉。
第1個數字:營業收入
定義:通常會簡稱為「營收」,英文叫Revenue。就是一家公司透過不同管道,賣出的所有商品和服務的金額。有時也會稱為「合併營收」。
舉例:如果你開一家甜點店,你賣各式各樣的甜點飲料,除了在店面賣,還透過網路平台,如蝦皮、Foodpanda、Uber Eats販售,甚至你還做特定場合的外燴、包場或甜點教學的服務。只要是你以店的名義收進來的錢,這都包括在你的營業收入裡面。
解讀:那營業收入要怎麼解讀呢?其實營收1,000萬、2,000萬,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重要的是要做比較,有比較才能看出端倪和祕密所在。
台灣的上市櫃公司,必須要依規定公布每月的營收數字,因此每個月公布的營收數字,就是檢視公司營運好壞的第一步。「月營收報表」會在每月10日前,公布上個月的營收狀況;季報是3個月公布一次,當季的報表在5月、8月、11月的15日前;年報則是一年一次、在隔年的3月31日前公布。最近很多人投資美國股票,而美股財報與台股財報不同的地方是,美股沒有月報,只有季報和年報而已。
剛才提到重要的是做比較,「月營收」數字大多是和前一個月的營收數字比較,或和前一年的同時期做比較。譬如現在是11月底,你應該已經知道這家公司10月的營收了,所以你可以和上個月9月的營收數字做比較,或和去年同期,也就是去年10月的營收做比較。
為什麼要這樣比較呢?與上個月比較,當然就是看有沒有成長,雖然營收高不表示獲利高,但總是一個希望可以持續成長的收入指標。那為什麼要與去年同期相比呢?因為每一種生意都有它獨特的季節性。我們舉比較單純、簡單的例子,冰店的旺季一定是比較熱的夏天,冰店營收高的月份,大概就是7、8、9月了,所以你如果比較同年的9月和10月的營收數字,基本的假設就是大概會減少的,這是正常的,當然也要看減少的幅度是不是正常囉。所以把這種季節性的因素也考量進去,你就會想用今年10月的營收數字,和去年的10月比較,這樣才會較為公平。
通常各個公司公布月營收、季營收的新聞,都會把這些數字公開,如果有什麼比較大的變動或和預期不符合的地方,新聞一般都會寫出來。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看營收衰退或成長的原因是什麼?會不會持續下去?或者至少公司對外的正式說法是什麼?還有更重要的是,公司預期下個月或下個季度的營收狀況如何?這也是你應該要知道的,這樣你下次看到營收新聞的時候,才能知道這家公司有沒有做到他自己的預期?若持續沒做到,那你要不要修改你對這家公司的看法?還是想持續做冤大頭投資人呢?另外與營收相關的重要數字有:營收成長率、營業收入的同期成長率等等,再提醒一次大家,重點是要了解這個數字的代表意義,以及對公司的影響。
第2個數字:毛利
定義:毛利(Gross Profit)指的是你「賣出所有產品的營業收入」,扣掉你的「產品的成本」就是你的毛利。
舉例:假設你甜點店裡只賣肉桂捲,你的毛利就是賣出所有肉桂捲的營業收入,扣掉「製作肉桂捲的直接成本」,包括奶油、糖、麵粉等,跟你做出肉桂捲有「直接關係」的費用。就是原料成本及聘雇的員工薪水。但「直接成本」不包含你的租金、水電費、廣告費、研發費等等,店面營運產生的間接費用。簡單來說,直接成本就是你「拿來製作產品的本錢」。
解讀:清楚「毛利」這個概念之後,你可以初步了解這家公司目前的獲利狀況。但一間公司之所以能繼續營運,除了和產品相關的「直接成本」之外,還包含許多「間接成本」。包含你店面的租金、水電費、廣告費,這些我們稱為「營業費用或營運費用」。所以說如果毛利太低,公司就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這些營運費用,因此毛利可說是企業獲利的最開始源頭。毛利可以作為公司衡量一個商品,是否值得繼續販售的指標,同時反映公司是否做好製作成本的控管。如果你的肉桂捲有賺錢,但因為用的材料太好、太貴,造成毛利太低,賺的錢不夠支付租金、水電,你的店面也沒有辦法支撐太久吧?!
另外與毛利相關的重要數字:「毛利率」,有了毛利這個數字之後,還可以計算「毛利率」。通常在新聞中,大多聽到的是毛利率,因為變成比率後,就可以直接拿來做比較。但請記住,數字的絕對值愈高,並不是代表一定愈好。我們拿最近公布第3季財報的長榮來做例子好了,既然最近航運股很夯,但也很多人被套牢。因為一間公司的產品眾多,算成毛利率後,可以讓人看得更清楚,毛利率就是「毛利」占「營收」的比例是多少。這則新聞說:「長榮受惠運價上漲、運能增長等利多,繳出亮眼的成績單,毛利率衝至69%」,而毛利率可以用來衡量產品的競爭力。
新聞裡也列出原因:「2021年全球運輸供給及市場需求相當接近,但塞港延續時間太長、運作不順,而在供給減少下,運費往上提升,推升所有航線運價都是歷史新高」。所以你知道,因為COVID-19造成歐美塞港,而長榮能提供的貨運空間有限,所以他們可以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讓客戶付出更高的價錢,因為物以稀為貴嘛!毛利率當然上升囉。
然後記者列出了長榮歷年來的營收及毛利率。2020年第3季以前(COVID造成塞港前),長榮的毛利率在歷史上都在25%左右,之後持續上升到2020年底的33%,及今年第1季52%、第2季55%,到剛公布的第3季69%。一旦歐洲、美洲的塞港情形有改善,或許長榮就沒有辦法要求客戶付出那麼高的運費,他們的毛利就沒辦法那麼高了。所以觀察塞港的情況,是目前持有航運股最重要的事。(新聞來源https://ctee.com.tw/news/industry/544014.html)
第3個數字:淨利
定義:淨利又稱淨收益、淨收入、稅後淨利、稅後純益、稅後盈餘,英文是Net Income。是入門投資人必須知道的重要數字,這個數字為什麼重要?因為股東最後能夠得到多少分紅,是取決於公司最後的稅後淨利金額剩下多少?市場對於稅後盈餘這數字相當看重,稅後盈餘的增減,都會直接影響個股的股價漲跌。所以股東對於稅後盈餘的關心,可能更大於毛利和營業收入。
稅後盈餘(淨利)=營業利益(或稱是由本業來的獲利)+本業以外的收支(這不一定常發生,它代表非本業帶來的獲利和損失)。
稅後盈餘作為一個總數,是評估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獲利的能力。稅後盈餘可以用於向股東支付股息,或再投資回企業的營運,例如擴廠、增加產能或研發等等,都是可能讓企業營運再成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