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在即,政治風險凌駕一切…宜減碼操作,提高現金部位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美國大選在即,政治風險凌駕一切…宜減碼操作,提高現金部位

上週(編按:指2020年9月21日~9月25日)的美股指數持續緩跌進入第4週,但收了還算長的下影線,支撐有看到一些力道,道瓊指數整週下跌了484點,跌幅為1.75%。而科技類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整週卻是上漲1.75%;SPY則是下跌0.6%幾乎是平盤。

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時間愈來愈近,差不多剩下1個多月,大家稍微回想過去在2000年那次的美國總統大選,當時也是兩邊極為接近,共和黨的布希對上民主黨的高爾,爭議原因就是兩者票數極為接近,高爾有267張選舉人票,布希則是246張選舉人票,兩邊都沒有達到270張的得票當選門檻,佛州最後這25張選舉人票成為關鍵,當時的投票結果顯示布希領先高爾不到2,000票,並且600萬張海外選票尚未計算。因雙方選票數差距太小,佛州法律要求進行1次自動機器計票。在第1次重新計票後,布希的領先優勢減少為不到1,000票。

民主黨陣營認為有希望扭轉局面,便以佛州的選票設計誤導了選民為由,要求對幾個郡進行1次人工點票。後來當高爾要求佛州的幾個郡重新手動計票,到佛州最高法院下令全州重新計算無效票,到布希向美國最高法院提起訴狀,再到法院審判,最終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佛州重新計票的判決,到高爾正式承認落敗,已經是12月中旬了。這段時間的股市表現當然是反映了這樣的不穩定性,股市在這段期間的反應:從2000年的選舉日11月7日到結果敲定的12月15日,S&P 500指數下跌超過8%。當年11月底,S&P 500一度深跌近10%,納斯達克指數則暴跌約20%。

股市最擔憂的就是不確定性,資金就會暫時趨於保守

對於美國的選舉人制度,網路上很多討論,這邊不多說,簡單來說,每個州都有規定的「選舉人票數」,該州看是哪一位候選人贏了,那就贏者全拿,這樣的結果常常發生全國總票數你贏了,但是選舉人數卻輸了,當然就失去了總統大選的寶座。

跟我們習慣的開票當日就知道選舉結果很不一樣,而美國還有郵寄投票,電子投票…等。

總體來說,雙方先是對簿佛州最高法院,當法院做出有利於高爾的判決後,布希不服並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聯邦最高法院先是把案子返回佛州最高法院進行重審,在佛州最高法院再次支持高爾後,它才開始介入,並做出最終判決。

布希陣營的律師指出,佛州的人工重新點票違反了憲法第14條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因為有的機器點票,有的人手點票不公平。高爾陣營的律師則要求聯邦最高法院維持佛州最高法院判決。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12月12日以5比4的微弱多數,推翻了佛州最高法院的判決,要求阻止對有爭議的選票進行人工重新點算。這也是為什麼最近一直在吵,大法官的人選是誰實在太重要了,就在前2天,川普在9月26日下午確定「將提名」著名的保守派法官巴瑞特(Amy Barrett),接替金斯伯格(RBG)逝世的最高法院遺缺。

原先的這位金斯伯格被自由派奉為「法律女王」,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在今年的9月18日去世,享年87歲。她的離開,不僅是司法界一大損失,也為黨派鬥爭空前劇烈的美國政壇,投下震撼彈,除了新冠肺炎疫情與種族衝突之外,大法官提名事件成為另一個足以影響大選結果的議題。對川普充滿反感、病榻上的金斯伯格,曾對孫女說出肺腑之言:「我最大心願,就是撐到新的總統上任,來提名我的繼任者。」金斯伯格為了讓女性總統任命她的繼位者,在歐巴馬任內並未宣布退休,可惜敵不過病魔摧殘,在川普任內去世。這位終身致力於平權、為正義而奮鬥的自由派法官,所留下的空缺,卻要由史上最多爭議的總統──川普來提名。

這就是最近美股市場最大的變數,說政治跟經濟無關的人,那未免太過於天真。

我們可以從一些數據中看出端倪,過去4週,S&P 500企業的內部人正忙著拋售股票,創2012年以來的最快,根據彭博彙編SEC的數據,上週企業內部人士售出了價值9億7,500萬美元的股票,是前一週的2倍多。

很明顯,這波的SPY已經比9月2日的高點下跌最深將近10%(截至9月25日則為-8.4%),甚至剛跌破季線,但9月25日有做出多方抵抗,還差一點點站回。

但這還是沒有讓這些企業內部人士逢低買入。相比之下,在今年3月,S&P 500以史上最快速度跌入熊市後,爭相抄底的一開始正是這些內部人士。

上圖為SPY週K線圖
圖片放大

對於持股較多的人,可能要順著市場趨勢去做避險

在這幾週可以發現有愈來愈多的資金去布局選擇權市場的buy put(買進賣權),就像台灣歷次的總統大選一樣,總會擔心發生什麼事情,去買個保險也好,buy put這個動作損失有限,獲利無限,但隨著愈來愈多人去buy put,整體的隱含波動率就會愈高,而且不只是今年底的合約,到明年初的合約都是如此,價格就會大幅攀高,沒人敢去賣,買的人則很多,那權利金自然就很貴,這份保險雖然說是為投資組合買保險,但代價可不低啊!因為已經有人預期這次大選,就算到12月可能都還在吵,那股市會是什麼樣的一番景象?這無人得知,但上次的經驗已經讓投資人嚇壞了,如果從現在開始,那斯達克指數在往下探底20%,有多少投資人的帳面獲利就化為烏有?別忘了,賺錢的時候沒收起來,賠錢的時候你只會更捨不得賣出。

選擇權屬於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作,不適合一般投資人,如果真的想要用buy put避險,也應該深入學習相關的知識。

那如果你問:「我就是一般的普通投資人,那該怎麼辦?也不想去學這些商品。」OK,很簡單,減碼操作。讓手上的現金部位高一些,股票的部位盡可能留下真正長期投資的部分,那你又想問:「那減碼了萬一之後漲上去怎麼辦?不就少賺了嗎?」這當然是如此,操作不是預測,盡可能降低預測的成分,把進退的各種狀況理出頭緒,才不會臨場時亂作一通。

對於美國總統大選,眾說紛紜,我們都不是政治專家,更不是美國那邊的政治專家,還有5個星期,變數依舊充斥,先看看未來提名的新任大法官吧!

每一任美國總統如果能剛好任命同政治屬性的大法官,那可真是天大的利多,原因很簡單,憲法規定,大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並無任期限制,只有死亡或退休時才會出缺。雖然說大法官要超越黨派,中立中性的態度為國家做出最好的決策,但事實上終究有些色彩的存在。

科技股、傳產股都好,現在即便用最嚴謹的態度,利用基本財報、技術分析,或者各種分析法,選出了蘋果(代號:AAPL)、亞馬遜(代號:AMZN)、臉書(代號:FB)、麥當勞(代號:MCD)、耐吉(代號:NKE)等績優股,資金控管沒做好,政治的風險導致金融市場大動盪,再好的公司到時候你得要先忍受巨大的帳面虧損,你還有信心(或資金)再做買進嗎?


不停買進再買進然後就財務自由的故事,你我都看很多了,問題就在於:沒做好資金控管,哪來這麼多資金一直買進?

快速結論》

那斯達克指數略為轉強,傳產績優股表現平穩,未來幾週政治風險凌駕一切,無法迴避的問題:「選舉到了你想承受多大的風險與利潤?」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美國總統大選剩下倒數5週,政治風險讓企業內部人先賣股,散戶投資人對決內部人,這次到底能不能順利讓科技股重返榮耀?美國大法官之爭為何如此重要?外界都在猜這場鬥爭誰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