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刻板印象,股票是「報酬高、風險低」的最佳工具…持有●年,就絕對會賺錢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整體而言,長期投資30年,投資股票的報酬率,比起投資長期政府公債與國庫券還要高,但是風險卻比投資長期政府公債與國庫券還要低。這個結論顛覆了一般投資人認為股票是高風險的認知,也是筆者認為股票其實是不錯的投資工具的原因。

以下我們就來介紹台灣的股票市場,看看長期下來,台灣股市的報酬率與風險是否也與美國相同,都是報酬率高、風險低。

台股的報酬率與風險分析
台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編製的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簡稱「加權指數」、TAIEX),是以1966年平均數為基期,基期指數設為100。有關加權指數編製的詳細資訊詳見8-1。在計算台灣加權指數的報酬率之前,必須先將歷史數據找出來。大家可以從證交所的網站(www.twse.com.tw/zh)找到1999年1月5日以後的加權指數資料,而更早期,如1971年∼1998年的資料,可以從台灣經濟新報(TEJ)資料庫(www.tej.com.tw)取得。

至於現金股利,由於證交所加計現金股利的發行量加權股價報酬指數(TWSE)是從2003年1月才開始編製,在這之前,每年的現金股利只能自行假設。例如可以假設2002年以前,每年的現金股利殖利率皆為1.5%,並於發放現金股利的7月、8月、9月,以各影響報酬率0.5個百分點計算。

前面在探討美國市場時是用標準差來衡量風險,然而標準差的數值並非那麼直觀,投資人在意的風險通常是虧損的機率與金額,故此處改用虧損的機率與最大損失作為衡量風險的指標。我們取1971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資料為例子(詳見表1)。

我們可以用每月月底的收盤價作為基礎,與前1年的資訊做比較,計算報酬率。例如若投資加權指數1年,用1972年1月底的收盤價,和1971年1月底的收盤價相比,計算一個報酬率。用1972年2月底的收盤價,和1971年2月底的收盤價相比,計算一個報酬率。用1972年3月底的收盤價,和1971年3月底的收盤價相比,計算一個報酬率⋯⋯這樣算下來,共可得564個樣本,其中有377個樣本是正值,187個樣本是負值,代表賺錢的機率有67%(377÷564×100%),賠錢的機率有33%(187÷564×100%)。在最好的情況下,報酬率為376%;最壞情況下,報酬率為-73%。此時投資股票的風險非常高,有33%的機率會虧損,最大損失為73%的資金。

若將持有的時間拉長為2年。用1973年1月底的收盤價,和1971年1月底的收盤價相比,計算一個報酬率。用1973年2月底的收盤價,和1971年2月底的收盤價相比,計算一個報酬率⋯⋯這樣算下來,共可得到552個樣本。其中有392個樣本是正值,160個樣本是負值,代表賺錢的機率有71%(392÷552×100%),賠錢的機率有29%(160÷552×100%)。在最好的情況下,報酬率為201%;最壞情況下,報酬率為-42%。此時投資股票的風險雖然還是很高,有29%的機率會虧損,年化報酬率為-42%,但與投資1年相比,風險已略微下降。

若將投資加權指數的持有時間拉長為30年,共可得216個樣本,其中有216個樣本是正值,0個樣本是負值,代表賺錢的機率有100%(216÷216×100%),賠錢的機率降為0%(0÷216×100%)。在最好的情況下,報酬率為16%,最壞的情況下,報酬率為4%。雖然此時的最佳報酬率遠低於持有1年的報酬率,但即使是在最差的情況下,報酬率仍為正值,這表示 若能長期持有股票30年,理論上來說是不可能賠錢的。

由上述的統計可以證明,股票在短期是一個風險高、報酬高的投資工具。但只要能長期持有,股票就會變成一個風險低、報酬高的投資工具。若能長期持有30年以上的時間,投資股票就絕對會賺錢。(本文摘自《會計師低價存股術用一張表存到1300萬》第2章)

博客來購買連結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