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前兩天跟好久不見的老朋友Fanny聯繫,平常就是幫著中小企業的先生作點會計與雜事,再來就是在家顧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其中一個記得才剛滿一歲多一些。說是董娘似乎也不算,她始終說小公司哪有什麼賺!說是主婦似乎也不算,因為也常為了公司的事情忙到暈頭。所以有時半年一年沒聯繫也還正常。
Fanny興沖沖的打給我說:「老畢啊!跟你講件好笑的事。真是又氣又好笑...」
我笑著回:「怎啦,你又做了啥好笑的事情。難得有空打來!」
Fanny接著劈哩叭啦說著:
「簡單來說,我平常很愛看投資理財的書,就是想要找到平穩又可以一直打敗銀行定存的獲利。最好報酬率還能穩穩超過5%。結果買到了本地雷書,氣死我了,買了看過後就馬上放在網路上轉賣,這應該是第一次,真是覺得自己很蠢。」
這位老友講話速度一向很快,但可能講的有點high,所以速度又加快了些。大致上就是覺得書中內容幾乎都是網路上作者本來的貼文,通通集合後蒐羅成一本,然後加了些點評,用極聳動的標題,接著讓讀者買單。
「其實你可以先去書店翻翻,頂多15分鐘就知道適不適合你。」
Fanny嗓門變大邊說:「拜託,你以為帶著兩個小寶寶很容易去書店看書喔?」
網路上有許多推薦的書單,不管如何,送給各位親愛讀者三項選書原則。
第一、再忙都最好親自去實體書店翻閱15分鐘
我相信大多數的書都是作者的心血,有些書適合初學者,有些則適合老手。甚至有些書可能只有1%是我不會的,但我恰好就是需要這1%的內容。看了再多網路上的評價其實都不是你自己的東西,既然要買來收著,那就花一點時間去翻閱。
第二、有些書適合收藏,有些書則適合看一遍
以我個人的經驗,很多書其實買回家根本不會看第二遍,家中空間如果有限的人,那很容易占據空間。畢竟台北寸土寸金,能夠多出一坪的空間,不是很好嗎?假如你家大到不在乎幾坪的空間,那當然是無妨。
第三、別被聳動的標題給吸引,一定要看過內容才算數
以前剛接觸投資時,也同樣犯過這樣的毛病,光看聳動的標題就買了,事後發現懊悔不已。其實你不要怪書商,因為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散戶本來就佔了台灣市場大多數,而且人人都想著趕緊賺到數千萬或數億,這沒什麼對錯,買個希望也OK。但出版社自然看中這點,於是各種驚人不已的標題就出來了...尤其一開始這麼做的,都賣翻了。那自然後來各家都這麼做...幾乎全面跟進。
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忽略封面上的標題」,直接翻內容來看。不管再怎麼穩的個股都比不上分散風險的重要。剛踏入投資領域不久的新手,總是想要找尋市場上的「聖杯」,也就是一定贏的「獲利方程式」。
過去幾年也常遇到讀者寫信詢問,怎樣的方法可以穩操勝券,或者是很穩的定存股,全部單壓好嗎?
誠如我的好友Fanny,也在投資領域上涉獵許多年,但還是想要找尋什麼樣的個股可以養她一輩子。坊間這類的書至少50本起跳,至於必賺方程式一類的書,也有上百本。
其實讀者朋友可以想想一件事情,也許2009年的A方法真的讓一個素人大賺,但2019年的今日還適用嗎?
另外,假如B方法是運用在某些個股,而這些個股卻可能消失不在了(下市or併購),
所以這個鼓吹B方法賺錢的作者你該怎麼學?
還有一種C方法,可能需要的本金是100萬美金以上才能用,當你只有1萬美金的時候,怎麼用都是虧,那你怎麼模仿?怎麼學習?
再談一種是D方法,真的可以賺到錢,也可以模仿,但偏偏這個池子很小,每個月賺個幾十萬是ok,但要賺到幾百萬是不可能。而這池子越來越小,然後你看了書你還想要做嗎?
以上幾種,皆已用代號帶過,事實上就是有這麼多的方法,但問題來了...適不適合你?
以我長年在市場打混的經驗來說,有些方法很酷,用了一兩個月就不能用了,而有些方法看似簡單樸實,卻可以用五年十年還能用。如果真的要用股票累積退休金(放超過20年),效果往往輸給全球型ETF,如VT或VTI。
當然事後來看,確實有很多飆股,報酬率都相當的驚人...以台股來說,最愛提的案例當然就是台積電!不過20年前,壓寶聯電的投資人,如今怎麼想?
另外還有當年的績優股──明基,因為併購了德國西門子公司,文化不合或者說經營不善,慘虧數百億收場....現在呢?這樣的案例可以舉出超過數十家以上,就先不贅述。
有人也許會問:「難道除了ETF之外,真的沒個股可以放一輩子嗎?」
姑且不論大家所說的一輩子是多少年,有許多公司常常10年前還很好,10年後整個大衰退。公司經營瞬息萬變,到底要怎麼保證一家公司可以讓你持有20或30年,然後還永保競爭力?所以買進公司再也就不用管、不用看,個人其實很反對這樣的做法,即便是很穩定的公司,也應該一季檢視一次,看看核心競爭力是否改變。
接著有人一定會問:
「像中華電、台灣大、遠傳,這不就很穩定?過去十幾年都很好不是?連這也不信任的話,那太誇張了啦。」
確實,中華電這類公司我給高度肯定,過去這麼多年表現也可圈可點,但如果「重金單壓」,這我就覺得不太妥當。怎麼說呢?
一場加州大火的氣候災害,竟然將公用事業百年老店PG&E(股票代號:PCG)推到懸崖邊,即將面臨破產的命運...
一場森林大火讓公用事業公司PCG面臨破產
2018年的坎普大火是加州有歷史紀錄以來破壞性最強的火災。從2018年8月1日開始的野火保險已經高達14億美元。
之前加州森林及防火局調查發現,太平洋瓦電應對2017年北加州的17起野火負責,其中11起案件已交由當地的地檢署,看是否可發起刑事起訴。加州最大電氣能源公司太平洋煤氣電力PG&E(股票代號:PCG),宣布將在今年1/29申請破產保護,通過破產流程削減部分債務、賠償損失和保持煤氣和電力的服務。
堪稱史上傷亡最大、最具破壞力的加州大火造成76人死亡,1200餘人失蹤。媒體報導,這場大火是PG&E的一根電線與週邊樹木接觸;另有許多人認為是PG&E沒有妥善維護、維修和更換設備等「不可原諒的行為」導致了大火。
如果相關指控成立,PG&E可能要面臨150億美元的賠償,這遠超過公司目前的資產規模,甚至比公司的市值還高,加上2017年公司引發的火災,PG&E目前面臨的賠償總額估計已達到了300億美元。
讀者可別以為這是家小公司,總部位於舊金山的PG&E公司成立於1905年,是美國最大的天然氣和電力公司之一,目前公司有約20000名員工。這家公司向加州北部和中部大約1600萬居民,提供天然氣和電力服務。
在2017年一堆火災發生之前,股價長年穩定上漲,(另外還有穩定配息)雖然上漲很慢,但也在2017年9月中,創下71.5的高價。市值約370億美元,相當於台幣1兆1千億,可以排在台股前五大公司。(中華電約8300億台幣)
但幾次的大小火災,一堆的訴訟求償案,目前股價已經只剩下7.23美元。
而債券投資人一樣好不到哪去,原本一直溢價的債券(因為很穩定),也面臨了暴跌的命運。
如果PG&E(股票代號:PCG)如預期那樣破產,無人願意接手的話。這將是自2011年MF Global(全球曼氏金融)以來,首家「還沒進入垃圾債市場便違約」的投資級別公司。
同時PG&E將成為自1999年以來第三大的投資級公司違約,其175億美元規模的債務僅次於雷曼(349億美元)和世界通訊(229億美元)。
這樣的案例很特殊?確定嗎?過去20年來已發生多少起類似的案例,更何況人們最愛談的「一輩子」,那會發生多少起?分散投資才是上策。
【快速結論】
市值曾經破兆台幣的百年公用事業公司PCG,即將在一月底申請破產,不管你投資任何商品或國家,都不要重金單壓某一檔股票,這十分危險,假如你打算放一輩子的話。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又一個教科書教材~市值曾經破兆的百年公用事業PCG,掌控加州近半的電力供應,宣布月底即將破產,市值目前僅剩一成,沒有永遠的好股,分散投資組合不單壓才是持久之道!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