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最低價,能負擔就買進,「剛性需求」也適股市,這2點挑股不會錯!

四年級後段班,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並靠著一檔股票養活一家七口。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成為作家。4年內總共出了8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旅遊」和「勵志」等多重面向。最新的著作是2017年2月出版的《只買4支股,年賺18%》。

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

不等最低價,能負擔就買進,「剛性需求」也適股市,這2點挑股不會錯!

「剛性需求」這個詞一般用在房地產投資上,意即自住型購屋者只要價格負擔得起、地點可以接受,屋況又很喜歡,就會下訂買進,而不會一定要等到房價落底才進場。這個詞從來不曾出現在股票投資的相關文章中,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它其實也同樣適用在股市中。

絕大多數的投資專家都會警告大家:「不要賺了股息,賠了股價。」這句話就是建議大家要買在低點,才能既賺價差,又賺股息。然而,什麼價格才是「低點」呢?事前,絕不會有人能準確預測,就算事後知道,也來不及了。專家這句話百分之百正確,但可行性卻非常低。

以十月股災為例,大盤從最高一一○六四點,跌到最低九四○○點,這是最低點嗎?看來不是,因為以這種暴跌走勢來看,絕大多數投資人的判斷,一定是還會跌,這時當然就不該進場了。但是,萬一這是最低點呢?不就錯過財富重分配的大好時機了嗎?

不管指數還會不會跌,如果你認為某支股票的投資價值已經浮現,就進場買入,這便是我說的「剛性需求」。每個人對「投資價值」的認定不同,我就暫以每年配發的股息來評斷。事後來看,或許買貴了,也就是高檔套牢了,但至少未來一年內還有股息能入帳。跌到九四○○點,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會等到跌破九千點才要進場,一旦真的跌破,我相信大家又會把進場的時點下修到八五○○點,甚至八○○○點,然後以此類推,或許永遠都不敢進場。

不過,只有幾十年都穩定配息,而且幾乎不會下市的股票,才有資格談「剛性需求」,而不是所有股票都能一視同仁。以台積電為例,它就符合以上兩個條件。它目前股價兩百多元,只要往後每年至少能配三元現金股息,殖利率就勝過銀行定存利率。如果台積電該年只能配三元,我想台股可能已經崩盤了。

只要是上述這類股票,就算套牢,也應該讓人能夠很安心,因為等它們解套,可能要比等股市低點容易。這類股票等解套,還有股息收入,一定要等到低點才要買,很可能什麼都賺不到。

不要真的以為自己能掌握到最低點,因為多數人都是看到大漲之後才會去搶買。趁現在已經從萬點回落之際,用剛性需求的角度來買股票吧!

本文轉載自「商業周刊1618期」,原文:買股票,有沒有剛性需求?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