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老天,我把房子賣掉了!10年後,居住正義降臨台灣,有房的人更弱勢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我有個朋友,每天出門都要揹個好重的包,手上還要提著袋子和飲料瓶,看來就讓人感到沉重無力。

有天好奇,我要他把背包打開,想看個究竟,到底有什麼重要的家當,一定要每天這樣揹來揹去。刷一聲把背包打開,撈了半天,哪裡有什麼貴重物品,不就是一些吹風機圍巾摺疊傘護唇膏防曬油酸痛貼布和眼藥水,其中最重的就是一個小豬存桶。

我翻了白眼罵他,哪有人帶了冬天護唇膏同時還帶防曬油的?難道他的冬天和夏天是同時存在?小豬存桶貼身帶進帶出,難道裡面的銅板都是比特幣?

問他為何要如此折磨自己,他只說沒帶這些就沒安全感,純粹是心理需求。

前幾天我的朋友通知我,他已經正式戒掉到星巴克喝咖啡,也剪掉了信用卡,因為,他和老婆立志要存到一百萬元,5年內買房。

我又翻白眼罵他,一百萬到深山買靈骨塔還夠,要買活人住的,在新北市起碼要自備500萬吧!

說來悲哀,儘管我們有手機電腦各種參考書和一堆專家,但大部分人的投資理財,都還是以心理需求來做出決策。

沒錯,我要說的是,在少子化加劇,繼承屋過戶件數逐漸比首購屋還多,加上新建案開價也比中古屋低的現狀,還有人為了買房把自己當成囚犯一樣過日子?

說穿了他們之所以想買房,就像我那個出門要把全部家當揹在身上的朋友一樣,都只是心理因素,完全不符合市場趨勢和自身的經濟弱勢下,該做的決策。

市場的多空其實很簡單,講求的就是供需二個字。

當供給愈來愈多,需求愈來愈少,也就是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加上社會上的中堅消費族群的薪水愈來愈低,連自己都養不起,還談什麼買房。

未來5~10年,房價還是會下修,而且很多房子沒人住,租金也會往下跌,居住正義終於降臨台灣這個鬼島,實在犯不著為了一個心理因素,就跳進不動產套房,把青春和資金套在房子裡,還要付利息給銀行。

更慘的是,根據媒體報導,目前的中堅族群,也就是差不多25~45歲這批人,是市場主要勞動供給來源,也是消費力最旺的族群,卻有四成的人,薪水都在2萬5千元以下,而且七成是單身。

大家想想,薪水2萬5千元,除了繳手機費吃魯肉飯喝珍奶和付房租以外,還能做什麼更多消費?

不用說買房了,恐怕連腳踏車都買不起。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