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近來五都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回溫,網路上開始出現所謂屋主惜屋不賣、房地產市場加速落底等新聞出現,這讓我聯想到最近跟朋友聚餐時,一位友人的朋友提到,為了避免台灣房地產市場又複製民國92年開始的那波多頭時期,正考慮把還沒到期的儲蓄險提早解約,以作為購屋自住的頭期款;於是那頓飯局的主要話題,就變成看多跟看空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向間的論戰。
但我認為無論台灣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向是多還是空,這種「因為房價好像要漲了,所以就要急著買房」的邏輯,真的不該成為多數人評估是否該買房的指標。
首先,這種想買在起漲點的心態,其實比較像是在買股票等投資商品,試問有人買車、買手機前,會考慮要買在起漲點這件事嗎?
我當然知道買房是絕大多數家庭最大筆的支出,但如果從自住的角度出發,買房前最該問的問題應該是:我跟家人有哪些一定要滿足的居住需求,哪些一定要避開的嫌惡設施,以及怎樣的價位是我可以正常負擔的範圍。
其次,根據我自己買賣屋的經驗,哪方的時間壓力大,通常做出的讓步就會大。
如果買方心中已存有一個完成購屋的最後期限,不但壓縮自己選屋看屋的時間,增加自己屈就不合適房屋物件的機率外,就算找到理想合適的房子,在最終成交談判時,也很可能被賣方看破手腳,導致成交價被賣方拉抬,要花更多錢才能買到理想的房子。
最後,不管是儲蓄險、定存還是其他金融商品,提前解約絕對會折損這個商品的價值,甚至拿回來的還比之前付出去的少,這段時間不但沒賺到利息,反而還賠了本金。
況且就算是處在前一波房地產多頭的狀況下,房地產價格其實也是呈現緩漲的格局。
因此,與其急匆匆的把原本可以增加帳戶存款的金融商品解約,導致自己還要負擔本金折損的苦果,還不如先一步一腳印的努力看房。除了可以累積自己跟家庭對於想要怎樣房子的知識外,也才更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與家人的物件,搞不好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房子,相關金融商品就已經到期回本兼賺利息,這不是更皆大歡喜嗎?
以台灣人口老化迅速,經濟停滯不前的大環境來看,房地產市場價格沒有多大回溫的空間,自住購屋者大可不必急於一時,多看多比較,或許能在省下荷包的前提下,替自己跟家人找到合適理想的愛窩。
作者簡介_dolin66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的投資者,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預售屋全攻略」一書。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lin66
個人Blog:http://blog.xuite.net/dolin66/wre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