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股價跌2個月後,美股高達8成機率跟著跌,一探270年神秘老公司「蘇富比」

合格證券分析師(CSIA),先後任職於台灣金融研訓院、文化推廣教育部美股老師。在銀行服務過上千位客戶多年後,發現投資潛藏著一套邏輯原則,並擅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這套獲利理論。你覺得投資獲利很難嗎?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難,真正難的是操控高達百億與千億的資金,與追求每年20~30%的高報酬率。但對一般民眾而言,如果你的金額與報酬率沒有要求那麼高,你會發現,只要掌握訣竅,美股獲利比你想像穩定容易。

以北京為例,買家要付成交價的18%給蘇富比公司。另外像是香港,200萬港幣(含)以下的成交金額,要付25%的佣金;200萬港幣~2,250萬港幣(含)的金額,要付20%;超過2,250萬港幣,則要付12.5%。比例真的不低啊。

可是,蘇富比因為沒有自己的產品,又還要負擔人事行政等固定成本(這也是蘇富比最大宗的開銷)

所以它2016年的淨利率約在9%左右,(淨利率 = 淨利 / 營收),不算特別優秀。(蘋果2016年的淨利率是21%)

再來,蘇富比雖然有名,但它......

蘇富比,沒有壟斷優勢

蘇富比雖是藝術品拍賣的龍頭品牌(主要對手是「佳士德」,是私有公司),但它沒辦法壟斷這個市場,沒人規定非得給他拍賣不可。

事實上,根據「歐洲藝術品展覽會」(The European Fine Art Fair,簡稱TEFAF) 的調查,2016年,歐洲和美洲最主要的藝術品成交管道,是透過仲介(Dealer),而不是拍賣行(Auction House)。(網址在此

在歐美,拍賣行成交的比重僅佔20~30%,仲介則佔到50%以上。在亞洲這個仲介才剛起步的市場,才是以拍賣行佔大宗(佔70%左右)。

不過,雖然這份報告被蘇富比的年報引用,但是其中的數據卻不可盡信。因為,仲介的真實成交價,只有買賣雙方和仲介本人知道。它不像拍賣行的落槌價(Hammer price)是公開的,不論仲介是低報或吹牛,我們都很難辨認真偽。

但是,歐美的藝術品仲介比拍賣行大宗,卻是可以採信的。

為什麼仲介會比拍賣行佔大宗呢?經過我實際訪談幾位仲介後,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仲介跟拍賣行不同,不會對買家抽佣。(請往上看看蘇富比的買家佣金表....)所以找仲介買比上拍賣行買更便宜。

2.拍賣行不是每樣東西都願意接,他們要先鑑定、估價過後,覺得符合效益才肯接案。此時,有些拍賣行不願意做的商品, 就會轉到仲介手上。

3.拍賣行也走80/20法則,會將資源集中在少數本季主打的類別上。畢竟拍賣行的主要獲利是對買賣雙方的抽成,所以如果能將某一類商品的價格炒高,那利潤遠大於「把所有拍賣品賣掉」。

所以,如果我的商品剛好符合本季主打,那很棒,應該能賣到很好的價錢;如果不符合的話,那很抱歉,下次再來。而當商品一次、兩次拍不掉,近期內就很難被拍掉了。此時,由仲介處理也是個好選擇。

但相對的,找拍賣行較不容易買到假貨,這是它的優點。

也因為蘇富比沒有壟斷優勢,所以當景氣好、藝術品市場跟著擴張時,蘇富比營收不見得好。 因此,蘇富比無法長期持有,也無法「突破52週新高買進、週線跌破年線賣出」,它的營收不會隨著景氣變好而節節高升,沒有長期的正向循環。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