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特別股,雖然一般投資人可能連聽都沒聽過,但毫無疑問,它是目前最熱門的投資商品。
例證一:富邦、國泰和台新三家金控近來陸續發行特別股,掀起搶購熱潮。如國泰金第一次發特別股,規模約五百億元,法人和大戶們幾乎瞬間秒殺,而掛牌首日就爆出二萬三千多張大量,比普通股交易還熱絡,如同在搶歌神張學友演唱會門票一樣。
例證二:柏瑞投信今年募集台灣第一檔特別股基金,截至三月底,規模暴衝至117億元,大爆冷門,竄升成為台灣最大的一檔境內股票型基金,其中約八成到九成是一般投資人捧場認購,而非專業法人。
它像穩定配息的債券
發行方皆是投資等級公司
特別股憑什麼受投資人追捧?簡單一句話,低利率時代,每年能領5%以上,甚至更高的穩定配息,就沒人想拿銀行定存1%多的利息。
特別股雖然稱作「股票」,但不論公司賺多賺少,一年收益率可達5-6%左右,反而更像穩定配息的「債券」。尤其更特別的地方在於,特別股的收益率比投資等級的公司債高,但違約率又遠比高收益債低。
這道理不難懂。如果一家公司宣告破產,要先把錢還給買公司債的投資人,再來輪到特別股,最後才是普通股。因為特別股償債順位排在公司債後面,風險較高,利潤也較高,所以利率也高出公司債一截(一般約高出2%左右)。
而且,發行特別股的公司幾乎清一色是投資等級的公司。柏瑞特別股基金經理人馬治雲表示,八百多檔的美國特別股,超過五成是金融機構,約九成七是投資等級的公司發行,違約率更是不到2%。
柏瑞投資特別股海外投資顧問卡洛夫(Vladimir Karlov)指出,今年特別股指數合理期待的收益率約在5-6%,換句話說,特別股收益率與全球高收益債幾乎相等,但違約率卻只有高收益債的一半。
境內和境外高收益債基金加起來,規模超過新台幣一兆元,占固定收益型基金整體規模六成以上,投資人滿手高收益債基金,幾乎「飽和」,特別股基金變成另外一種選擇。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不投資評價差的公司債,但他卻是特別股的愛好者。金融海嘯時期,他便買進高達新台幣一千六百億元的高盛特別股,不但坐收利息,每年配息五億美元,還兼賺股票價差,無怪他說:「我愛死高盛特別股了。」
「3%」當警戒線
美未升利率前是投資黃金期
但美國邁向升息循環,對所有固定收益商品多半不利。在美國聯準會今年三月升息前,特別股指數應聲下跌。卡洛夫解釋,聯準會開會決定升息前夕,市場傳言將大幅升息,導致特別股價格下滑。不過等到正式宣布升息後,雜音消失,特別股指數從谷底翻揚,今年以來反而漲了6.5%。
「為了經濟成長而升息,對特別股是好事;而為了壓抑通膨而升息,那才是壞消息。」馬治雲表示,一般而言,「3%」是一條警戒線,以目前市場利率不到1%,估計要到2019年年底,才會升至3%。
換言之,在美國將利率調至3%以前,特別股因有高利率保護,相對安全,甚至是投資的「黃金時期」。雖然特別股的收益率相較市場利率的利差逐漸收窄,但相對而言,特別股價格卻可望上揚,看似利率變低,但股價卻推高,賣出就能再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