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
2016年11月16日,一位網友chien-chang chao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國產車上市前,必需強制公開ARTC撞擊測試結果,並比照國外將結果分級。」很快的在10日內就獲得5242位國民附議,通過此提案,使得交通部必須在2017年1月16日回應。
國產車車市的扭曲
一直以來台灣國產車的安全性就是個謎,早期,政府一直想辦法扶植國內的汽車製造產業。30幾年前,保護國內汽車工業不全然是個壞事,畢竟汽車製造工業附加價值高,可帶來就業機會,在地化又能給消費者更低廉划算的維修零件與保養服務。世界上許多具有工業能力的國家,也把國內汽車製造當成國家工業化重要的方向。
由於政府長期的刻意地忽略,消費者偏好舒適裝備,卻不重視車輛安全,國產車車商就有了法規落後的漏洞可以鑽,來為股東創造更高的利潤。
除了沒有公開的撞擊測試可以讓消費者參考,台灣近兩年國產車車種,幾乎全部都是2顆氣囊,且沒有ESC車身穩定系統的不安全車款。但是,一些平價進口車廠商例如Mazda、Skoda、Subrau,它們的車價跟國產車差不多,6氣囊跟ESC車身穩定系統卻幾乎都是標配。
當你聽到國產車的業務告訴你「車子不是買來撞的」「只要安全帶跟2氣囊就夠了」,難道不會懷疑,如果車子不是買來撞的,那開車幹嘛要繫安全帶?想想那些被課關稅,安全配備更齊全,卻還可以賣國產價的車商,請問國產車這幾年漲價在漲什麼呢?
答非所問的官方
2017年1月16日,明明原提案是希望公開ARTC的測試數據,交通部以公開數據不合法規為理由回絕了提案的要求,並更進一步表示,如果要成立如國外的測試機構,其「金費龐大」「目前無迫切需要」「鼓勵車商自行公布」來避重就輕迴避了民眾的提案。等了兩個多月後,也沒有車商願意自行公布,政府的勸說效果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