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上路,房價並不會跟漲!快將手上囤積的空屋出清才是明智之舉

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房子 房屋 買房 購屋 房地產 房價 房貸 房市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一例一休」這政策還真是多災多難,在立院審議時,多個勞團認為政府不能堅持二例的承諾,罵政府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通過後,食品服務業等人力成本較高的行業想要漲價來反應成本上升,政府又變成物價上漲民怨的宣洩出口,逼的政府1月9日要約談漲價的業者,讓人不禁懷疑,臺灣社會還存在價格管制這種共產時期的產物嗎?對於這樣兩面不討好的結果,我只能說如果政府一天不改只說「政策好棒棒」,卻不提會有什麼「副作用」;或者在野時什麼顏色不對都反,主政後卻又走回過去的老路,這樣被罵也只是剛好而已。

更有趣的是,網路上也出現一種「一例一休」也會讓臺灣房價上漲的說法,主要的論點不外乎「萬物皆漲價,沒道理房地產價格不漲」、「鋼鐵類指數105年上漲35%,建商會反應成本」、「製造、加工以及運送這些原物料的人力」,甚至連「臺灣消費者物價指數74年迄今漲幅高達84.4%」都成為房價即將上漲的理由,在這麼多看來言之成理的證據與數據下,臺灣房地產市場真的要回春了嗎?

我們先從物價指數這個數字談起,台灣地區物價從74年迄今漲幅絕對不止84.4%,然而臺灣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從民國74年迄今難道都沒漲嗎?民國78年我高雄市區老家(近美術館)透天3樓,樓地板面積45坪,總價300萬新台幣有找,就算房價已經有下修的現在,也不可能用同樣的價格買到格局相似的房子,所以房價早就漲的比平均物價還高,還有什麼理由繼續上漲?

再來,一例一休確實會造成人力成本的上升,鋼鐵等原物料上漲也都會增加營造商的經營成本,所以廠商有漲價的壓力是必然的,就像我認為政府約談漲價業者做什麼?在市場經濟模式下(除非臺灣政府承認自己還是共產經濟)作為老闆,本來就有權力調高價格來反應成本,但老闆們想要調高價格是一回事,消費者買不買單又是另一回事,那些食品業者為什麼週一會被政府約去喝咖啡?就是因為消費者罵歸罵,最終還是得去那些店吃東西,然後把怒氣轉嫁到政府身上,所以政府得做些什麼事情,來告訴消費者「ㄟ,我有做事喔!」

回到房地產主題上,臺灣房地產市場已經面臨空屋率及房價所得比雙高,以及成交量持續低迷等不利環境,營造業者當然可以反應成本漲價,但低迷的成交量,反應的就是消費者都不能負擔現在的價格,期待未來會有持續降價的機會,怎麼可能會對營造商漲價的動作買單?再者,房屋不比食物,不買房一樣有其他方式解決居住問題,但人肚子餓了可一定要吃東西,消費者對於房屋價格上漲的抵制能力自然遠遠高於食品上漲的能力。所以從房地產供給端的觀點,與其浪漫期待能漲價反應成本,還不如思考如何將手上囤積的空屋儘快出清,避免未來更高的營運與維護成本,才是積極面對不景氣市場的積極行為。

最後,如果不需要一個「過勞臺灣」是多數民意,就請理性看待食品服務業反應「一例一休」人事成本的漲價行為,如果認為漲幅過高,那就不要去那家店消費,這才是給店家最直接有效的「市場壓力」。至於政府,好好想想「一例一休」倉促上路後,還有哪些漏洞需要填補,並請努力稽查那些不守法的業者,這些事情都遠比「約談」漲價廠商來得重要!

  • 分享: